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民生之本,粮食价格的波动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也会涉及到整体物价水平。大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保障农民利益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国内外大米价格频繁波动和我国作为世界上大米第一大进口国的背景下,研究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对国内大米价格的传递效应、探究国际大米价格对国内大米价格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大米与其他粮食品种间的整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2-2017年的数据,分析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大米供需现状、贸易现状和价格波动特征;运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国内大米价格与国际大米价格的长期均衡与短期输入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对国内大米价格的冲击;利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国际大米价格上升和下降时,其对国内大米价格带来的长期和短期非对称传递效应;在考虑国内大米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大米价格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检验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大米与其他粮食品种价格间的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大米产量和消费量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而库存量则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中国的大米进口量在世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出口所占的比例较低;从价格水平来看,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国内大米价格较为平稳。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国际大米价格每上涨1%,国内大米均衡价格将上涨1.091%;VEC模型结果显示当国内大米价格受到干扰偏离长期均衡价格时,其本身会向长期均衡状态收敛。NARDL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对国内大米价格在短期和长期都存在着非对称传递效应,国际大米价格下跌带来的长期传递系数较小,稻谷最低收购价、稻谷储备制度和大米贸易政策的调控是其主要原因。通过对国内大米价格形成机制的考察,可以判断出国际大米价格对国内价格具有显著的影响;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国内市场上大米与其他粮食品种价格均保持长期整合关系,国际市场上大米与小麦和大豆价格间存在整合关系,而与玉米价格之间不存在长期整合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强国内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价格预警机制、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完善稻谷期货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