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都来自煤炭。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重要的能源基地,省内95%以上煤矿企业为井工开采,由于煤炭开采具有的特殊作业环境,致使开采过程中潜在着比其他行业更大的危险性,加之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复杂、技术和管理水平整体较低,且煤矿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贵州省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严重。随着开采深度进一步加大,煤炭生产过程中发生各类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开采深度加大致使井下避险逃生线路长度随之增大,导致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撤离编的越来越困难,因此,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合理确定井下避灾硐室位置,能够有效缩短逃生路线,赢得更多的地面救援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井下发生灾害时作业人员的获救机率。论文结合大方县凤山煤矿概况及开采现状,分析该矿存在的主要灾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首先,结合凤山煤矿的经济状况及技术力量,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进行比选;其次,结合爆炸冲击波超压计算及其破坏区域分布情况,研究采掘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设置的合理位置;再者,重点对井下避难硐室容量、尺寸及其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运用Dijkstra算法,对凤山煤矿二盘区投产时期井下避灾线路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应急预案措施。凤山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应用将增强该矿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有效地减少矿井灾害带来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为贵州省内煤矿企业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