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硅橡胶表面的PEG接枝改性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入青光眼导流装置已成为目前治疗重症青光眼病的主要方法,青光眼导流装置主要采用的是硅橡胶材料,这种材料表面疏水性极强,植入后容易在材料周围形成很厚的纤维包囊,从而使导流装置的功能丧失。本论文用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PEGMEA)对医用硅橡胶进行了亲水化表面改性,并对其改性原理、表面亲疏水性、抗蛋白粘附性、抗细胞黏附性以及组织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在三氟甲磺酸的催化作用下,聚(甲基氢硅氧烷)中的部分含Si–H基团链段通过链交换反应引入到硅橡胶表面,形成表面功能化硅橡胶。在铂金催化剂的作用下,PEGMEA上的双键与Si–H基团发生硅氢加成反应,从而使亲水性聚乙二醇分子链接枝到硅橡胶表面。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通过化学接枝改性可将亲水性PEGMEA分子链引入到硅橡胶表面;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证实接枝改性后硅橡胶表面的强疏水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牛血清白蛋白粘附结果证实,经表面改性后的硅橡胶表面蛋白粘附量降低了约55%;而L929成纤维细胞黏附结果表明,PEGMEA改性硅橡胶上黏附的细胞数量只有原始硅橡胶的65%左右,且细胞基本呈圆球状;细胞毒性评价结果显示,改性后的硅橡胶细胞毒性等级为0级。通过兔眼部组织植入法进一步评价了亲水化改性硅橡胶的体内组织学反应,通过HE染色切片法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硅橡胶植入体的纤维包囊厚度、免疫细胞反应等情况。结果表明,植入2周、4周和6周后,改性硅橡胶周围产生的纤维包囊的厚度均小于未改性的医用硅橡胶,综合三个时间点的纤维包囊厚度统计数据,改性后硅橡胶周围产生的纤维包囊厚度比改性前平均减少约35%左右;但巨噬细胞数量统计结果显示,与原始硅橡胶相比,表面改性硅橡胶并没有明显减少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汽车专业实习工作有其专业背景特殊性,需要对其学生的能力与实习岗位有深入的了解与匹配,并做好岗前教育和实习当中的指导与跟踪。同时各方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为学生实习营
为了更好地了解珊瑚礁区生物群落应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机制,以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珊瑚礁发展发育的关系,我们于2006年10月26日至11月10日对三亚珊瑚礁保护区9个有珊瑚礁
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数量增加,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协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分布式电源接入换流控制器间缺乏信息交互,很难实现协调控制。设计了
本文对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监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高速公路运营期的投诉性交通噪声监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实际监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重新认识,探讨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
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7月9日召开了国务院常委会议,会议指出必须提高当前保险服务业的前进速度,其认为应当把保险业放在当前服务业的核心位置,在此可以开发出保险业的无限潜能
<正>肿瘤相关性血栓(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CAT)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除肿瘤本身以外造成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CAT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不仅对病人造
目的探讨肾上腺危象急救方法分析。方法对20例肾上腺危象患者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5%葡萄糖氯化钠液及处理诱发因素等方法进行急救。结果 20例患者经急救,其中成功救治19例,
社会转型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在高校职能发挥上,要正确处理好服务社会与一切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德育目标确立上,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又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