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研究者认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中心任务之一。许多研究人员对儿童在母语环境中如何习得词汇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大量的词汇不是直接习得,而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某种任务的时候附带习得。因此,研究人员设想,词汇附带习得可否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环境中发生。大量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设想。关于阅读任务和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最多。多数研究者均认为:不同的阅读任务可以带来不同程度的词汇习得和词汇保持效果。Laufer & Hulstijn(2001)研究了母语环境中三种不同的阅读任务和词汇附带习得的关系,并提出投入量假设(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投入量越多,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越好。本文运用Laufer的理论框架,比较了四种不同的阅读任务对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中国课堂环境下常用的阅读任务中哪些更能促进词汇习得和保持,是否语言能力对词汇附带习得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采用了四种阅读任务:A.阅读并回答问题(文中生词有注释,黑体,但与问题无关);B.阅读并回答问题(文中生词有注释,非黑体,且与问题有关);C.阅读并补全句子(文中生词有注释,非黑体,且与任务有关);D.阅读并翻译含目标词的句子(文中生词无注释,且与任务有关)。这四种任务的投入量是逐渐递增,因此根据Laufer的理论,可以预测词汇习得和保持的效果也是越来越好。实验数据通过SPSS统计分析,横向比较了四种阅读任务,发现了一些有益于教学的启示。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假设基本一致,即投入量越大,词汇保持效果越好,说明投入量假设适用于中国课堂教学环境。但是,针对本实验的受试样本,实验结果并没有证实投入量假设中投入量越大词汇习得数量越多的假设。虽然词汇习得的数量有差异,但是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还表明:虽然任务A的投入量最小,但是在即时测试中,习得效果最好,说明对目标词加黑体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词汇习得。然而,投入量最大的任务D,习得效果最差。原因在于中国学生遇到不会的单词通常采取回避策略,不会努力猜测其词义。本实验还考察了语言水平与阅读任务的交互作用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语言水平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没有统计意义。最后,实验还表明,词汇附带习得的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发展不平衡,接受性知识习得的效果远远优于产出性知识。这一研究针对中国学生词汇学习困难的现状,对理论和教学都会起到一些启示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任务间接促进词汇量的增长。而且,学生也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词汇,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