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源细小病毒的人工感染及免疫预防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小病毒(Parvovirus)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的DNA病毒。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主要成员包括犬细小病毒(CP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貂肠炎病毒(MEV)、阿留申病毒(ADV)等近20种病毒。猴细小病毒(simian parvovirus, SPV)是从有严重贫血的猕猴(cynomolgus monkeys)分离出的一种细小病毒。该病毒感染猴子的临床表现与人类感染人细小病毒B19(B19病毒)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性[1]。本实验室从患有严重传染性腹泻的猴体内分离出一株猴源细小病毒,该毒株感染猴子的临床症状类似犬猫细小病毒性肠炎。VP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VP2基因序列与FPV VP2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8.75%,与CPV VP2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8.15%[2]。猴的感染表明,随着基因突变细小病毒的宿主范围和致病性在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其如何实现跨越种间屏障及其能否跨种感染人类等问题仍不清楚。国内外尚未见到对其进行致病性、宿主范围、抗原性、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调查等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获得一株猴源细小病毒;用该毒株分别实验感染对该病毒HI抗体小于1:2的1-2月龄健康家猫、家犬、食蟹猴、雪貂、水貂和荷兰兔各3只,另3只作对照,通过动物感染实验初步确定该分离株的致病性和动物感染范围;同时,为了解细小病毒在我国猴群中的感染情况,对2010年~2011年间收集的来自我国北京地区总计160只圈养猴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猴源细小病毒HI抗体调查;为了解该猴源细小病毒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还研制了该猴源细小病毒的灭活苗并对其进行免疫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该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可以突破种间屏障,感染猴、家犬和家猫;抗体调查结果显示猴血清的猴源细小病毒HI抗体阳性率为58.1 %,证实细小病毒在我国北京地区圈养猴群中感染比较普遍;免疫实验结果证实该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其灭活苗免疫接种猴能诱导产生抗细小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确定该病毒分离株的动物感染谱、开展猴源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预防奠定了基础。该病毒分离株是否为FPV或CPV变异株,如何跨种传播给猴并发生致病性突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在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中的安全性与效能。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单盲的临床试验,共纳入100名满足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原
目的提高人工晶体测量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128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研究两组病人配合情况。结果干预组中配合不良的病人例数比非干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