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华蓥山地区龙潭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相划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沉积盆地,自震旦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沉积岩。泥岩、煤和碳酸盐都非常发育,这也为四川盆地油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川东北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主要油气产出地区,资源丰富。此次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等多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华蓥山龙潭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测试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生烃潜力、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通过多种手段相互验证,互相补充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各项烃源岩评价指标对研究区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初步评定,划分出有机相,最终得出如下成果:龙潭组的烃源岩样品在总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和总烃含量都显示出来较强的丰度值,属于较好-好的有机质富集层,自上而下呈现出有机质丰度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根据可溶有机质族组分相对含量、饱和烃的正构烷烃的分布形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综合判断龙潭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刑以Ⅱ刑为主。通过比对龙潭组样品甾烷、萜烷的特征发现,龙潭组C27-C28-C29规则甾烷显示出典型的“L”型折线,而且较高含量伽马蜡烷,反映了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为主,形成于咸水弱还原-还原的沉积环境。而利用甾烷和萜烷的立体异构变化参数都反映出龙潭组烃源岩属于成熟阶段的有机质。龙潭组烃源岩中的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它形成于一个缺氧、咸水滨海-浅海相环境。总体上龙5段至龙1段的古生产力形成了先缓慢减小后较快增长的变化趋势。结合龙潭组地层的海相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类型、母质来源等多方面依据判断它为CD型有机相。
其他文献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LC-PUFA)一般指的是双键数≥3且碳链长度≥2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其中具有重要生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CT在腮腺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衢化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腮腺肿瘤患者的双期增强CT表现,比较良、恶性腮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