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需要依据考生的个人信息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合适的人。随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进入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到,研究生教育改革进程中最基础的就是对于考生生源质量的把控和提高;生源质量即考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科学地从个人信息角度对研究生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当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并不多,科学而全面、理论与实证兼具的研究更加缺乏。本文首先明晰了个人信息的内涵和分类,并依据“全信息”理论分析了个人信息和个人素质的关联,随后在深入梳理国内考生评价的发展历史、国家招生政策的发展变迁、国外考生评价的实践经验等的基础上,以专家访谈、调查问卷为切入点,借鉴人才评价中的胜任力(素质)模型,结合现有关于人才评价的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生考生评价模型。本文在提出研究生考生评价模型后,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中的评价指标、教育部招生文件中的招生标准、专家访谈结果,提出研究生考生评价模型一-研究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将研究生考生评价体系的标准分为品德素质与价值观、情绪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科研及实践(每个标准下面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并分析了这些评价指标的测评方式、标准和依据的个人信息。其次,完成研究工具即调查问卷的编制,并在预调查、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编制了正式的调查问卷,正式问卷中删除两个未通过信度检验的二级指标,根据留下的指标数量及其含义,将一级指标调整为自我驱动、情绪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科研及实践。在正式问卷调查中共获得686个有效样本,在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AMOS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将模型修正为四个一级指标:自我驱动、能力素质、情绪素质、知识素质,之前所提模型中“科研及实践”下的二级指标被合并到“知识素质”下。本文在正式问卷中同时采集了相关样本的科研成果、获奖次数,经SPSS相关性检验,发现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在就读研究生后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也较高,研究生考生评价综合素质模型可用于预测学业成就,考生评价结果与入学后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性。在分年级检验相关性时,发现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即便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经历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假以时日才能有成果体现出来。本文还分析了性别、学历层次、学科对模型中各个指标之间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性别、学历层次、学科对研究生考生评价模型确实存在调节效应。其中一级指标“自我驱动”的权重在不同群体中的变化较显著,二级指标“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社会实践”、“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在不同群体中的变化较显著。在研究生考生评价模型中,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权重最大,情绪素质次之,自我驱动的比重最小,但是不可否认其影响还是存在的。本研究的结论对信息管理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教育学研究以及评价学研究均有一定的贡献。在将此评价模型应用到研究生招生工作实务中时,要注重以下策略:要重视研究生考生个人信息的利用,要树立以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生考生的招生理念,完善研究生考生评价体系,要加强考生个人信息的采集并不断改进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