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本研究通过大田定位试验、土培池微区试验较为系统的研究了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群体质量、稻米品质、氮肥利用和氨挥发、土壤微生物、土壤营养状况、重要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阐明了秸秆埋深、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量、秸秆还田下的氮肥运筹、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和无机氮肥对水稻产量、品质、重要生态环境因子的调控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研明了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群体质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效应在秸秆埋深、覆盖和焚烧三种方式中,以秸秆埋深还田较佳,在麦秸埋深5cm、10cm和20cm三种深度中,以秸秆埋深5 cm的产量最高、稻米品质较好;在麦秸还田0-9000 kg/hm2范围内,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之增加,而穗数随之逐渐减少,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随之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长宽比和胶稠度增大,直链淀粉含量下降,以秸秆还田6000 kg/hm2时水稻产量结构相对协调,产量也高,品质较好;在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对于扬辐粳8号,播量67.5 kg/hm2较为适宜;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以施纯氮300 kg N/hm2产量最高,稻米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改善;在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中,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2∶4的氮肥运筹处理产量最高,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增大,品质明显改善;秸秆还田配施无机氮肥和有机肥的处理茎蘖数和高峰苗适宜,叶绿素含量高,LAI适宜,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多,群体质量较好,产量较高,品质较佳。综合产量、群体质量、品质各指标,以秸秆还田6000 kg/hm2、配施有机肥4500 kg/hm2、氮肥240 kg/hm2时的处理较好。2、揭示了水稻土微生物对秸秆还田的响应特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无机氮肥对水稻土微生物影响。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增施氮肥(0-330 kg/hm2范围内)可促进秸秆的腐解;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肥中的单一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综合运用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和氮肥措施能协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生物量态氮含量,以秸秆还田量6000 kg/hm2、施用有机肥量4500 kg/hm2、施用氮肥量240 kg/hm2效果较佳。3、从多方面阐明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生态环境的效应(1)氮素利用与稻田氨挥发,秸秆还田对稻田氨挥发有促进作用,氮肥施用显著促进氨挥发。秸秆还田配施无机氮肥和有机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较未还田处理、配施有机肥处理较未施有机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2)水稻生态环境,秸秆埋没还田和覆盖还田的稻田田面水的pH值比未还田处理有所下降,而秸秆焚烧的pH值有所升高。秸秆还田、有机肥和无机氮肥配施对田面水pH值的影响不大。秸秆还田初期,粘土和砂土的耕层水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之后由于淹时间较长,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较低。施用无机氮肥可以提高氧化还原电位,秸秆和无机氮肥配施有协同提高氧化还原电位的作用。秸秆埋没还田的田面水溶氧量比未还田的少,而秸秆覆盖和焚烧处理的田面水溶氧量比秸秆埋深还田处理的要高,与未还田相似或略高;仅施用有机肥或者无机氮肥均会导致田面水溶氧量降低;秸秆还田配施无机氮肥,或者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和无机氮肥,田面水溶氧量均比秸秆未还田有所减少。水稻生长初期,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耕层水DOC和IC浓度。施用无机氮肥降低了耕层水中DOC和IC浓度,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用氮肥会抑制DOC和IC的溶出。(3)水稻土营养和肥力,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和有机肥,比单纯秸秆还田更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于秸秆覆盖还田和焚烧还田方式,秸秆埋没还田方式对水稻整个生育期水稻土N、P、K含量的稳定是比较有利的。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秸秆还田能缓解粘土和砂土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下降。秸秆还田和无机氮肥配施,或者秸秆还田、有机肥和无机氮肥配施有协同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作用,能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培肥地力。
其他文献
唐代是中国服饰急骤变革和丰富发展的时代,而最能体现服饰改革和发展的当属妇女的服饰.这一时期的妇女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服饰习俗.……
期刊
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正在急剧增长。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机动车污染,环保部门通过制定排放法规和制定管理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渐进性、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精神行为症状.其主要病理特征主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显性听力学习策略培训是否有助于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听力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中
德育教育是基于现代教学改革和新时代教学理念提出的,作为我国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模块,德育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中起到“指挥棒”的关键作用,同时有效促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法对提升听障儿童家长在亲子互动中语言输入数量及质量的效果。方法以15组3岁以下双侧中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及其家长为干预对象,每组受试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