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标题所示,本研究聚焦于电子音乐声音创作领域,而且将研究放置于数字技术的大背景之下、Max/MSP/Jitter软件平台之上,以区别模拟技术下的声音创作。论述从梳理艺术创作中声音技术的基本原理开始,阐述了声音的物理、生理、心理、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属性,为整个研究构筑了技术根基。本研究的主体分别从电子音乐声音创作的技术策略、呈现机制、个案分析和景观构建四个部分来展开论述。在技术策略的阐述中,本研究从声音创作的技术平台入手,论述了调制合成、频谱合成、建模合成和粒子合成等几种具有数字技术优势的声音合成方式,并结合创作实例和创作技术,重点阐述了传感器、体感设备等与Max/MSP/Jitter的交互机制。在电子音乐声音呈现机制的阐述中,本研究首次提出从声音呈现和视觉呈现两个方面来描述电子音乐声音,并从这两个角度对电子音乐声音扩散系统和声音视觉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以上技术论述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德克斯托德兄弟的作品,分析了数字声音创作技术在电子音乐作品中应用,论述由技术层面转到创作实践。最后围绕所有的技术阐述和创作案例分析,本研究认为数字技术催生下的电子音乐声音创作表现出新的声音景观,文章从审美地计算、虚拟地生存和交互地发声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因此本研究的核心是“声音基础技术”、“声音创作技术”、“声音呈现机制”、“声音创作实践”、“声音景观构建”,其中既有包含平行的技术关系又有因果的逻辑联系。最后本研究得出结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子音乐声音创作带来新的技术机制;电子音乐3D音频扩散系统并未成为主流,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电子音乐声音视觉化拓展了电子音乐的表现空间;而基于体感设备的声音交互成为当下电子音乐创作热点和亮点;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了新的电子音乐声音景观。同时提出在当下的电子音乐创作中,还存在声音创作方式、艺术家电子教养、电子音乐声音艺术表现等一系列问题,提请学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