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熟沿江湿地是常熟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受到近年来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加剧和湿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影响,湿地面积减少,植被受到破坏,为调查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现状及水质对其影响,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在福山塘、望虞河、海洋泾、常浒河、白茆塘5条入江河口区域选取土壤、地质地貌及水文条件一致的湿地植物群落进行为期两年的定期、定点调查和水质监测。采用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沿江湿地植被概况、主要群落类型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在对湿地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入江河口区域水质对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湿地植物群落保护管理策略和开发利用措施,为深入研究沿江湿地群落多样性和湿地植物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湿地植被组成结构较单一。研究区域共调查到21科41属48种高等维管束植物,主要分布芦苇群落、水葱群落,部分观测区有斑块状慈菇群落、扁秆藨草群落和菰群落分布,群落一般分2~3层,伴生种数量少.最主要的优势种是芦苇,菰、扁秆藨草、水葱、慈菇等建群种的重要值也较高,其他优势种均为季节性优势种.受马兰、野菊等旱生/中生植物种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小蓬草、空心莲子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湿地植物群落体现出旱生化、优势种重要值下降的退化特征。
2、除部分观测区外,2010年各项α多样性指数高于2009年,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但群落中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降低.各观测区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常浒河河口区多样性指数最高,白茆塘河口区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几率指数两年的变化趋势相同,除白茆塘河口区外,2010年的这两项指数均高于2009年;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两年的变化特点相同;除望虞河河口区外,2010年的这两项指数均高于2009年。
3、对各观测区水质进行单因子指数评价,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主要超标的污染因子为TN。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两年的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常浒河河口区>海洋泾河口区>白茆塘河口区>福山塘河口区>望虞河河口区,其中常浒河河口区的综合水质最差,其超标的污染因子为TN、CODMn、NH3-N和TP。植物群落α多样性随水体中NH3-N、CODMn、BOD5、TN、T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pH无明显相关性。各观测区年内水质变化特点与α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征相同。在一定的闽值范围内,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增加,可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有利于使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但水体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可能成为湿地退化的潜在影响因素。
4、常熟沿江湿地保护与管理策略主要有:①加强规划管理;②加强湿地监测和动态研究;③加强污染控制,保护湿地环境。在沿江湿地植物群落修复方面,应从生境改善和湿地植被恢复两个角度,针对性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并进行长期的监测、管理和评价.在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策略,进行湿地植被立体开发,发展湿地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