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轴辐式运输网络的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的重要抓手,发展至今,已是“硕果累累”,开行数量迅猛增加,开通范围不断扩大,货物品类日渐丰富。特别当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时,中欧班列充分展现其“钢铁驼队”的强大优势,逆势而上,驰援全球抗疫,助力经济复苏,打响了品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在开行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突显了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缺陷,如:货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开行频次不稳定、运输线路长距离重合、各开行城市恶意争夺货源等问题。2016年,国铁集团选定乌鲁木齐作为集结中心,开始探讨中转运输方式以弥补“点对点”运输模式带来的不足,而随着班列不断发展,乌鲁木齐的集结压力问题随之而来。中欧班列的运输组织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探讨、优化,中欧班列的开行方案依然存在优化空间。本文以构造轴辐式中欧班列运输网络为物理网络基础,利用动态运输服务网络理论优化中欧班列开行方案。(1)从开行数量、开通城市、通道建设及开行模式等方面总结了中欧班列的运输现状,分析出现阶段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提出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的必要性,根据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主要特征,对研究方法的理论和适用性进行阐述。(2)文章的研究内容是基于“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需从大局出发,打破班列公司间合作壁垒”的前提。在轴辐式网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轴辐式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含义与特点。通过问题描述、模型假设界定研究问题范围,构建轴辐式中欧班列网络优化模型,确定求解的智能算法,并设计小规模算例。(3)在已确定的物理网络基础上,分析可能涉及的车流组织方式和列车类型,构建动态运输服务网络,详细阐述网络的点、线含义。为简化求解过程,提出备选集生成的方法,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基于服务网络,以货流平衡、班列接续、编组能力限制、列车服务能力限制、运输时间限制等为约束,综合运营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构建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利用Yalmip工具箱求解混合整数规划问题。(4)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中欧班列网络构建方法与开行方案优化方法确实可行。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铁路货运市场化,我国货运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附加值商品的运输需求迅速增长。这类货物重量轻、尺寸小并且批量多,多为适箱货物,大部分适用于要求高运输安全性和速度的集装箱。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集装箱运输将在我国货物运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往的集装箱运输组织已不能满足新市场的时效性等要求,我国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竞争力远低于其他运输方式。本文提出铁路集装箱旅客化运输,旨在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当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尤为突出。失智症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中患病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失智老人的养老照护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而通过认知训练减缓失智老人认知衰退进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失智症病程的发展从而增强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小养老照护的压力。研究旨在通过对智慧养老,居家养老,认知训练产品等的研究结合失智老人群体的自身特性设计一款以认知训练为主要功能的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作为一种新兴的体系结构,旨在赋予传统网络可配置、可编程的特性,增强网络的能控性和可塑性。随着网络用户规模和服务范围的扩大,SDN网络数据平面链路故障情况频繁发生,这将导致网络业务中断而降低网络的服务质量。因此,考虑到链路故障发生的必然性和严重性,针对SDN网络数据平面链路故障检测和故障恢复方案值得探讨。本文讨论了当前故障恢复方
学位
图像颜色处理常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和科学研究当中。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们自然地将深度学习技术与灰度图像预测相结合,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要求更高质量的着色效果,为满足相应的需求,一些成果设计了网络结构更复杂、层次更深的模型。然而,这些变化会导致模型参数空间变得十分庞大,无法移植到计算能力或内存受限的环境。此外,部分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不能很好对具有复杂语义的图像进行着色,因为它
5G超密集组网技术通过在宏基站范围内密集部署小基站,提升了用户体验、信号覆盖率和系统容量,但同时也导致了越发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基站间严重的干扰问题。此外,在资源紧缺、倡导节能时代,潮汐效应导致的频谱资源浪费问题不容忽视,环境变化易触发算法的频繁执行,产生的计算、信令等开销不容小觑。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H-CRAN)是5
基于第二类非理想超导体的磁通钉扎效应,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辆不需要任何控制就能保持稳定悬浮,因此具有原理简单可靠、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适合作为未来高速列车的发展方向。近段时间,我国首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工程化样车在西南交通大学正式启用,预示着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工程化应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对于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线路参数的设计就是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围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在出游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轨道交通以其绿色安全,便捷舒适等优势受到旅行者们的青睐。目前,轨道交通车辆内室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成为设计的趋势之一。2019年2月27日,四川省发改委批准建设都江堰至四姑娘山的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该项目以“创新旅游交通产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我国的首条齿轨旅游观光线路。旅游列车内室设计的因地制宜和凸显地域特色,一方面能够提供独特的乘坐体
在强震区,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常常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而目前人们针对强震区的研究局限在PGA=0.4g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对于PGA=0.6g时穿越非活动断层的研究较少。在PGA=0.6g时,当断层带宽度较大时,对于隧道在穿越断层界面时的动力响应研究尤为重要,开展强震区隧道穿越断层界面处动力响应及控制技术研究,有助于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在穿越断层界面处的抗震性能及稳定性的提高。本文以中亚某线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范围的扩大,地铁以其高速、准时、大容量、节能等特点,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占据了骨干地位。在人们的市内交通出行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背景下,人们也更加关注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女性车厢作为一种提高女性乘客出行安全和服务质量的特殊车厢,其设置与运营仍凭借过往的经验,使得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为了提高女性车厢的服务质量,亟需对女性车厢的设置方案与其影响进行研究,其对女性车厢的推广使用有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