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A及Cu掺杂纤锌矿CdS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II-VI族半导体材料 CdS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未掺杂的CdS为 n型半导体,其电导率较低,实验发现,适当的IIIA元素(B、Al、Ga、In)的掺杂可以显著提高其电导率,得到电学性质较理想的n型CdS半导体材料;而Cu元素的掺杂有利于实现CdS的p型导电。本文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B、Al、Ga、In及Cu元素掺杂的纤锌矿CdS的电子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  (1)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未掺杂和IIIA掺杂纤锌矿CdS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相比于未掺杂的CdS,IIIA掺杂 CdS的电子能带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费米能级由带隙中移到了导带。通过分析IIIA元素掺杂CdS的态密度,观察到在费米能级附近阳离子的分波态密度对总的态密度的贡献均较大,尤其是这些阳离子的s电子态。这应该是实验上观察到的当B、Al、Ga、In引入到CdS薄膜后,其电阻率明显降低的重要原因。计算IIIA掺杂CdS的价带顶与费米能级的能量差比未掺杂CdS的带隙大,这与IIIA元素掺杂使得CdS薄膜的光学吸收边发生蓝移的实验现象一致。IIIA掺杂 CdS吸收谱显示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比较弱,尤其是电场方向垂直于c轴的方向。以上计算结果合理解释了IIIA原子的引入使得CdS薄膜的电阻率明显降低和可见光区的透射率保持较高的实验现象。  (2)我们也计算了不同Cu掺杂浓度的纤锌矿CdS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对比未掺杂CdS的情况,Cu掺杂CdS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显示费米能级从带隙中下降到了价带,说明掺杂使得CdS价带顶附近出现多余的载流子-空穴,在费米能级附近引入受主能级。对费米能级以上价带顶以下进行积分,得到掺杂体系的态密度较大,而且费米能级附近Cu离子的分波态密度对总的态密度的贡献比较大。这说明Cu的引入使CdS的空穴浓度增加。并且随着Cu掺杂浓度的增加,费米能级到价带顶附近的态密度增加,说明在一定掺杂浓度范围内,Cu含量的增加可使 CdS:Cu的p型特性增强,这都与实验结果一致。另外我们发现,Cu掺杂CdS价带顶附近的能带主要来源于S的p电子态和Cu的d电子态,局域性较强,空穴有效质量较大,这不利于p型CdS:Cu的导电性的增强。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Cu掺杂有利于CdS的p型实现,但要获得导电性较好的p型CdS尚需更多的工作。
其他文献
根据CaM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多重作用,我们实验室已经建成了四套诱导性表达CaM/CaMBP的转基因烟草体系,以期利用人工调控CaM的方法更深入的研究CaM本身的功能和CaM与植物抗逆性、抗氧化酶系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结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改进的磷酸二酯酶法测定了16个诱导表达细胞质CaM的转基因烟草株系的CaM活性,从中筛选出五个能良好诱导表达的转基因烟草株系(1C、2C、8C、4
沙尘天气是干旱、半干旱区及邻近地域的一种恶劣的灾害性天气。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的出现频率上升、发生时段延长,且波及的地域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强烈的沙尘
在该论文中,我们采用反应性挤出熔融接枝对等规聚丙烯进行马来酸酐接枝.详细地表征了聚丙烯接枝前后的流动性、接枝率、熔融与结晶性能、结晶形态、热失重及动态力学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