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立足“文学藏区”分析旗下当代汉语诗歌,把藏族和非藏族(主要是汉族)诗人的涉藏书写进行纵向上的发展梳理和横向上的比较对照,发现当代“文学藏区”汉语诗歌呈现出反刍与洄流的规律。反刍是纵向时间维度上嬗变的动力机制,侧重于单向接受的历时性差异。洄流是横向的多元融合形态,侧重于双向汇合中的共时共存。绪论部分首先论述了使用“文学藏区”这一概念的依据,指出把文学里的藏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是创作现实要求下的批评转型,是从单边研究到关系性把握的客观要求。其次,对论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本文的思路方法。本论文共分两章。第一章论述反刍。首先对生物学到文化规律上的“反刍”进行学理探析。接着对当代“文学藏区”汉语诗歌的嬗变按藏、汉两条线索进行史的梳理。藏族诗人呈现出由外倾到内倾的方向转变,即由意识形态书写到民族意识书写,出离民族文化到反观民族自身,意识形态书写压抑的民族意识得到复归。汉族诗人则经由了启蒙到朝圣的姿态转换,从解放、建设藏区的革命话语到反过来寻求藏区精神庇佑、灵魂栖居,强行匆忙吞咽的藏文化在意识形态解构后逆呕而重新咀嚼吸收。两条线索都呈现出单向接受的反方向转变,诗歌从罗列表层藏文化符号到深层精髓的体悟也是反刍的深度消化使然。第二章论述洄流。首先对地理学到文化规律上的“洄流”进行学理探析。接着从碰撞、汇流、新生三个角度切入论述。指出不同文化流的碰撞与冲突是洄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抗衡的多元文化流在社会转折中相互较量,使诗人在差异中觉醒,在异乡发现故乡、在现代发现传统、在身份混杂中确认民族身份。洄流是一种多元融合形态,文化流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拒斥力才有形成洄流的可能。藏、汉融合典型体现在文化混血的中间地带和使用汉语创作这一现象本身。洄流创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离的新的精神景观,藏区作为新生的精神宿地被构建起来,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学新的文化意象。结语指出反刍与洄流是当代“文学藏区”汉语诗歌发展的根本规律,深化了藏、汉融合,其次指出了存在的创作误区,最后对这一研究范式的学术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