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是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提出的。课程改变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的能力。而问题解决的教学恰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因为新课程追求学生的能力其中有一点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化学问题解决,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条理化。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着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体现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本文从图式水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生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障碍。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教师讲授的化学知识,但是却不会拿来运用。这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习题中,在生活中也较少会联想到与化学现象有关的化学知识,即不能学以致用。说明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学生只是知道,而不是领会。因而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力求探索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图式的一般性策略。本研究选取了一个年级的六个班作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所在。同时选取了一个班的三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口语报告分析。从三位不同学生的口语报告中具体了解学生进行问题表征、知识缺失以及策略选择等方面的障碍。随后,在案例分析中,展示了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初始问题的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决、问题特征的分析,问题图式的形成等。在本文的研究中,根据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图式的四种训练策略,包括概念表征法、网络模型法、特征分类法和引导提问法。概念表征法是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化学概念的一种方法,利于学生将文字表征转化为符号表征;网络模型法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的方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网络模型更能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特征分类法是在问题情境中提炼问题结构的一种训练方法,而辨别问题情境的要求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问题图式;引导提问法是根据某一化学知识模块针对学生的回答逐步提问的方法,提问的过程重视思维的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图式。这四种方法的依据是化学学科知识的特征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希望能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减轻学生的负担,为新课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