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2000-2015年华南前汛期期间在西北太平洋上活动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之后选取“红霞”作为个例,对“红霞”与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对相互作用影响的2015年5月7-10日华南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同时利用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得到如下的结论:(1)统计的多数年份都存在有热带气旋与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华南地区降水产生影响的情况,常发生于4月和5月,期间热带气旋的实时强度较高,其发源地主要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并在低纬度容易发生路径西折的情况。(2)相互作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表明最初华南地区位于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西侧气流的交绥辐合区,同时南支槽、高低急流和切变线等系统的存在形成有利于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后期随着“红霞”穿越副热带高压并削弱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强度,影响华南地区降水减弱。此过程中,“红霞”与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通过辐散风引起大气气流改变,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红霞”增强而副热带高压减弱。(3)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输送的暖空气在华南地区交绥辐合是降水的触发条件,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南海,同时高空急流的位置决定降水区域。降水前期高空急流及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环流圈,配合低空辐合高空辐散,以及不稳定结构的配置形成有利条件。在“红霞”与副热带高压进行相互作用过程中,次级环流的高低空上升环流圈减弱及低层的辐合运动减弱,并且来自南海地区的水汽向华南地区输送减少,导致降水减弱。(4)WRF控制试验模拟结果较好地重现了此次降水发展演变过程。WRF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红霞”的中心气压变化对降水强度和落区有影响,当台风中心气压较强时则华南地区的降水量减少并且降水落区呈零散分布。对降水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红霞”削弱副热带高压西侧强度引起动力和热力条件的改变是此次影响华南地区降水减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