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精子体外获能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豚鼠精子体外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种类、分布的变化,初步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与豚鼠精子获能以及HAM的关系。 1 Ca<2+>、HCO<,3><->及BSA对豚鼠体外精子获能的影响 为了探讨Ca<2+>、HCO<,3><->以及BSA对精子体外获能的调节作用,将豚鼠精子分别悬浮于TALP获能培养基、缺Ca<2+>、缺HCO<,3><->及缺BSA的获能培养基中。在培养0h,1h,3h,5h,7h时分别取精子分析豚鼠精子超激活运动精子和获能精子的百分率。金霉素(CTC)染色法用于测定精子获能率。结果显示,培养液中缺Ca<2+>和HCO<,3><->极显著地抑制精子超激活和精子获能(P<0.01),在培养液中存在PVA的条件下,BSA的有无对豚鼠精子超激活以及精子获能影响不显著(P>0.05)。 2 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在体外获能豚鼠精子上的分布与表达 为研究豚鼠精子获能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规律,将豚鼠精子悬浮于改良的TALP获能培养基中,在5%CO<,2>孵箱37℃培养,以精子与金霉素(CTC)荧光结合类型为指标评价精子获能状态,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在精子上的分布以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获能的进行,发生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精子占总精子的百分比增加,由未获能前的36%增至荻能7h时的92%。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分布变广,由精子头部扩增至精子头部、鞭毛主段和中段。另外,有80,45,40kDa的三种蛋白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其中40kDa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自精子体外培养后呈递增趋势,45kDa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自培养3h后发现并呈递增趋势,而80kDa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精子培养3h时最高,后呈递减趋势。 3 Ca<2+>、HCO<,3><->及BSA对豚鼠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为了研究豚鼠精子体外获能过程中Ca<2+>、HCO<,3><->及BSA对豚鼠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将种豚鼠的精子分别悬浮于TALP获能培养基、缺Ca<2+>、缺HCO<,3><->及缺BSA的获能培养基中,在5%CO<,2>培养箱中37℃培养7h。采用CTC染色评定精子获能状态,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含量,结果显示获能培养液中缺乏Ca<2+>或HCO<,3><->导致豚鼠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而培养液中存在PVA的情况下,BSA的有无对豚鼠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豚鼠精子体外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种类增多,分布变广,且可能参与调控豚鼠精子获能和HAM。
其他文献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广盐性鱼类,经驯化后可以在一定范围的盐碱水中生存生长,是开展耐盐碱性能选育的重要候选种类。本论文以尼罗罗非鱼耐盐碱选育一代为材
本研究利用11对微卫星标记检验了130只新扬州鸡品种内的等位基因组成,计算了11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及平均杂合度,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座
<正>2018年4月14-15日,"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
本试验以四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为试验动物,分离培养山羊混合瘤胃细菌,就细菌的部分生理特性进行详细的研究,对细菌进行了尘化鉴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
胚胎致死异常视觉Elav基因,是果蝇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异常的致死基因。根据果蝇ELAV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家蚕EST数据库,电子克隆出一条Elav基因的同源基因Bm-Elav。进一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