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超疏水超亲油多孔膜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原油泄漏事故的频繁发生,工厂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油水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治理油污染废水非常紧迫。膜分离法由于其分离过程属于物理作用无相变化,能耗低且分离装置简单易设计,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油水分离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分离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膜材料的选择,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的材料由于其对油水存在的特殊界面性质,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本论文利用简单、高效的3D打印方法制备了能够阻碍水通过允许油通过的超疏水-超亲油多孔膜,并实现了对多种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基于多孔超疏水超亲油多孔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常常需要复杂的处理才能在多孔网格上构建出微纳米结构,因此超疏水膜表面容易形成不均匀的膜孔且其机械稳定性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了 3D打印这种简单和环境友好的方式,通过用疏水的纳米二氧化硅填充PDMS制备墨水,再将配置的墨水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有序多孔结构的超疏水超亲油膜的制备,最后用于油水污染物的分离。纳米粒子的填充能够改变墨水的机械强度,据此调节墨水的流变性能,以确保通过3D直写能够制备出不会坍塌的多孔膜结构。在通过调整打印的线间距在膜表面形成亚毫米的粗糙结构,特殊润湿性的超疏水超亲油PDMS膜由此而获得。不仅如此,3D打印方式是直接在打印的多孔框架上形成超疏水表面,这种方式成功的避免了传统的制备"超疏水网格+涂层"表面,涂层与基底之间机械稳定性差的问题。此外,通过电脑程序打印的膜孔尺寸容易被调整进而调节液体流量和分离效率,以多种油进行了油水分离测试,水油按一定的体积比进行了油水分离实验,在~0.37 mm孔径的膜油水分离最高效率达到99%以上,几乎完全将油水分离,并且具有~23700 L/m~2·h高的流通量;此膜也能对不同酸碱性水/油混合物进行分离,其分离效率也在85%以上。以上测试结果表明,我们自主研发、设计、制备的用于油水分离的超疏水超亲油膜,不仅摆脱了其它制备超疏水多孔膜的复杂过程,而且其制备方便、快捷;而且制备的膜机械稳定性好,油水分离效率高,这对于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含油废水污染问题,特别是对于解决浮油污染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正> 互补原理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于1927年首先提出来的,它集中地体现了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于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的观点。互补原理提出以后,引起了对于量子力学解释的
配网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多个方面,涵盖多方内容,从安全到进度再到质量管控等都需要投入特定的精力。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依然存在多种问题,必须积极加强配网工程施工管理。本文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因尚未完全 阐明。发病与细菌或病毒前驱感染有关,空肠弯曲菌是一种最常见的前驱感染细菌,目前大 多数学者认为该菌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导致GBS。
依据某型涡扇发动机波瓣S型混合二元喷管,保持波瓣混合器长度、内扩张角、外扩张角以及宽高比不变,依次取波瓣混合器波瓣数为12,14,16,18,20,建立了一组具有不同波瓣数的波瓣
目的 利用不同动物模型比较吸入NO对动物急性肺损伤氧合的影响。方法 应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新西兰兔各14只,经右心导管注入油酸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结果 油酸注入大鼠右心后,对照
特征提取对建筑物精细建模的品质和精度起着重要作用。为清晰准确地提取建筑物的特征信息,本文针对采用传统的法矢估计方法受噪声影响大、存在误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
结合热喷涂技术的工艺方法、涂层材料技术和发展现状,介绍了其在天然气管道中的应用,讨论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网络对图书馆的冲击,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方式起了巨大的改变。图书馆在网络的冲击下深入调查读者的阅读趋向,在调查中发现了大部分读者因网络而减少到馆率的问题,图书馆
用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法研究p53蛋白大肠杆菌腺瘤中的表达,以及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核仁区嗜银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p53蛋白表达率及强度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和体积增加而增加,p53蛋白阳性
目的探讨肺诺卡菌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汕头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确诊为肺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肺诺卡菌病患者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