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产业集聚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对于我国企业集团的持续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克服自身复杂的科层式控制的弊端,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吸收其灵活创新的优势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引入行为生态学和演化经济学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企业集团实施集群式创新的内涵、由来、实施机制和传播机理的问题。 第一,分析了集群式创新的内涵和主要特征。首先从动态的、演化的视角对比了生物群落与企业群落的异同,得出在技术创新研究中利用进化论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作为基因对应物的惯例、作为物种对应物的创新物种以及生物群落对应物的企业群落等。在分析生物群落与企业群落的演替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企业行为生态学的核心要素和主要机制,如最适惯例和进化稳定对策等;指出历史上出现的三种生产方式(手工式生产方式、大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分别在其当时扮演了最适惯例的角色;对比了不同最适惯例下创新模式的异同。然后分别从精益生产最适惯例的视角以及产业集聚发展的视角,深入分析了集群式创新的内涵;最后从与单个企业创新相对比的角度,分析了集群式创新的主要特征。 第二,从最适惯例进化即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的视角,指出集群式创新是生产方式的转型的产物,最适惯例进化的必然结果。在对产业集聚区的历史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产业集聚区生产方式的两次转型,同时也是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集群二者互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继续深入分析了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集群在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在手工式生产方式时期、大量生产方式时期和精益生产方式时期,二者的关系分别为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和互利关系,分别用竞争关系模型、捕食关系模型和互利关系模型予以描述。指出集群式创新的出现是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进化的结果,二者的关系从竞争关系、捕食关系进化到互利关系。最后用美国汽车产业集聚区的进化的案例,从实践上论证了生产方式转型的基因进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