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的面子消费问题探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一个中国本土的社会心理概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作为中国情理社会中的行为逻辑,面子支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且在不同情境中呈现不同的样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面子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意义使面子也成了一种符号资源。而中国人在消费中讲面子其实质是通过消费获得和展示面子,又通过这种展示出来的面子加强了自身身份的认同,这种面子消费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中。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到所处环境、传统思想、教育水平以及当今社会大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在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和内容,如盲目攀比、遇事大操大办等。  在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本研究秉承面子研究的情境性取向,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在做了大量的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皖北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研究,呈现了皖北农民的消费现状,分析了农民的面子消费问题,并将农民的面子消费问题与人际交往和大众传媒向农村渗透等热点问题相结合,从促进农民自身完善和农村良性运行的目标出发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农民在消费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并为引导农民合理消费、科学消费提出有益的建议。  本研究可以为了解农村消费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指导农民走出消费误区,树立科学、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构建农村消费新文化,从而让农民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真正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经济、法律和制度层面不断发生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发生着激烈的变迁。随着“女汉子”群体的出现,传统女性形象经历着彻底的颠
这篇论文具体考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个南方村庄医疗的历史变迁和民间医疗的状况。本文以湘南山区的一个村庄为个案,以该村的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为主角,探讨“赤脚医生制度”瓦解前后至今的中国南部农村的医疗变迁及其医疗惯习,并结合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的观点对这些医疗惯习进行解剖,分析民间医疗在中国基层农村的运作过程,揭示其独特的实践逻辑以及这一逻辑在实践中得以再生产和转化的机制,发掘民间医疗在社会转型时期的
目的:了解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健康信念现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对842例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生殖道感染健康信念得分(78.51±8.63)分,得分率66
学位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改革也在以上海为典型的城市里逐渐推进,过去享受国家提供住房福利的住户们开始付
进入21世纪我国出现的越来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深刻地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模式背景的教育体制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就业体制间的不对接问题。如果把我们每年毕业的几百
学位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日益密切。根据日本入管局统计结果,在日中国人数量达65万,其中东京都地区更是突破了15万人次。这
“差生”群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差生”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对专门教育和转化“差生”的江苏淮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调研的基础上,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