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处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公路穿越550多公里生态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沿线发育着融沉、波浪、纵向裂缝等特有的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的安全、舒适运营。本文针对上述病害,以多年冻土区路基病害调查、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对路基病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对策。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利用历次青藏公路病害调查资料,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冻土路基下融化夹层厚度随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的升高而增大,融化夹层厚度随年平均地温的变化率随地温的升高而加快,融化夹层厚度与路基高度的关系呈凹形抛物线;沉陷、波浪病害随年平均地温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路肩和边坡部位填料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后压实度损失严重,路基填土内部含水率增大,总体上沉陷、波浪病害随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含冰量的增加而增大;纵向裂缝随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含冰量的增加而增大;翻浆主要出现在深季节多年冻土区,在高温多年冻土区也偶有发现。(2)应用热力耦合模型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变形场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在相同路基高度时,随年平均地温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年平均地温时,随路基高度的升高而减小;路基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升温导致的退化;对比0℃、-1.5℃等温线位置与形态,发现不管对于哪种地温类型的多年冻土,通过提高路基高度来维护路基下伏多年冻土长期稳定性效果不明显;当路基高度为4m时,冻融循环作用造成路基填土的变形达到1.5cm左右,路基填料部分土体经冻融循环作用后强度衰减不容忽视。(3)针对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填料常见的冻融酥松现象,开展不同粉黏粒含量、不同含水率填料的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和含水率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黏粒掺量大于15%时,回弹模量衰减规律基本类似,高含水率时,一、二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回弹模量衰减剧烈,而后衰减趋势变缓,直至稳定,低含水率试件衰减的较为均匀;12%粉黏粒掺量试件在含水率高时,衰减规律类似掺量大于15%的低含水率试件,12%粉黏粒掺量低含水率试件和9%粉黏粒掺量试件在经历多次冻融循环作用后,衰减已不明显;经历同等次数冻融循环作用后,20%、15%和12%粉黏粒掺量试件回弹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9%粉黏粒掺量试件回弹模量变化相对不是很明显;粉黏粒含量、含水率和冻融循环作用三种因素对粗粒土回弹模量的影响均不可忽视。(4)对片块石路基实体工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片块石路基能够有效消除路基下伏的融化夹层,在同一深度处片块石路基地温明显低于普通路基,很好地保护了下伏多年冻土,同时,通过对5年的地温观测数据分析,片块石路基下冻土相比普通路基推迟融化近一个月,提前回冻一个月,片块石路基下多年冻土融化速率和升温速率明显比普通路基慢,片块石路基有效抵御了黑色路面吸热作用和全球气候变暖对路基下多年冻土扰动的影响。(5)通过对前面的分析,提出合理选择路基填料和采用片块石路基进行处治的对策。为减少路基填土经冻融循环作用产生的变形,提出路基填料粉黏粒含量应在15%以内的建议,同时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工作,对于高温、高含冰量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把粉黏粒含量标准提高至12%以下;为减少因多年冻土地温升高造成的融沉变形,提出片块石路基的处治对策,保护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并经过青藏公路近11年的运营,证实了片块石路基的优良效果。
其他文献
基于薄壁圆筒的单开口管状柔性铰链是一种新型的柔性铰链,其优点是内部可设置钢丝等传动机构,用途更为广泛。应用有限元软件对管状柔性铰链在受力作用下的形变和应力状态进行
针对蒙西并网风电场故障率高、维修费用昂贵的问题,以风机制造厂家为源头的风电设备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设计了支持风电装备数字化运营的整套平台框架。该平台可以将风电场前
加强对翻译学习者教育与就业的了解对改善高校翻译教与学尤其重要。鉴于有关MTI(翻译硕士专业)该方面的调研,尤其是基于以翻译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仍较为少见,笔者进行了此
针对耐硫绝热变换工艺在HT-L煤气化制甲醇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改造,并对改造前后的变换工艺从工艺流程、设备与布置及节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三国历史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历史知识的传播也最为广泛的,不仅在中国各个阶层,甚至影响到了周边邻国。笔者试图从史学传播的角度研究三国历史的传播过
某发电厂1号锅炉600MW机组SCR脱硝系统出口NOX浓度分布严重不均匀,氨逃逸量高导致空气预热器硫酸氢氨沉积和堵塞,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对机组开展了流场优化技术改造,在流
煤炭地下气化是弥补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的多元化途径之一。然而,该项技术历经80余年现场试验目前仍未产业化应用。煤炭地下气化炉的载体为地质体,煤矿床地质禀赋约束了特定地
分析了现行消弧装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使用自动补偿消弧线圈与故障相快速接地装置相配合使用的新型的消弧方法,阐述了基于该消弧方法的消弧装置的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工作
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盲目和过度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利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粤油26号花生施用氮、磷、钾在黄泥土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正安县黄泥土最佳施肥量为N 225.0 kg
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结构的变革,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损毁的命运,“千城一面”的营建模式阻碍了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关中平原的村落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本文以空间美学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