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ryangji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区域间的差距扩大、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日趋严重,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是我国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三农”问题严重,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最为突出。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农村发展滞后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促进该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农业实践和工业实践推动的发展,也是城乡关系矛盾的运动的过程,还是城乡系统不断演化的过程。论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结合马克思主义城乡理论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系统思想为视角,运用现代系统科学分析方法,借鉴其他国内外相关理论,以“理论构建—现实观照—机理分析—建模测评—策略选择”为思路,进行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静态和动态、时间和空间、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西北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探讨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的规律以及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系统论视域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分析城乡一体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前景目标,以及各子系统间联系的内容、方式及结构功能,尝试引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从城乡系统内部的微观结构入手,分析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系统的内部反馈结构与动态行为,基于系统行为与内在机制间相互紧密的依赖关系,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操弄过程,获得对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的理解,揭示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的动力机制,并构建了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仿真模拟的理论模型;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的发展为视角,选取全面的且更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时序主成分法,建构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数,研究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序变化规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内容及系统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人口一体化、城乡空间设施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各系统的指标变量,将四个系统放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以2000~2015年16年的观测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的量化分析。通过西北地区各省(区)及西北地区与全国的比较研究,揭示西北地区各省(区)城乡城乡一体化发展运行机制的规律及差异,寻求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系统优化调控点,给出推进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论文分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界定和辨析本研究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概念及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为西北地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分析。第四部分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观测点与模型建构。第五部分为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运行机制的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西北地区城乡关系演变历程为五个阶段,依次为:①休养生息背景下的互惠型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②赶超发展背景下的逐步制度化隔离型城乡关系。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推动的逐步改善型城乡关系。④全面改革背景下的城乡对立逐步扩大型城乡关系。⑤再平衡下合规律的反哺与一体化发展型城乡关系。对西北地区城乡关系演化启示的思考表明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是长期的发展过程,国家政策和制度创新是推进西北地区城乡一化发展的关键。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多级界面的复杂系统,由基于转移源头、转移空间、转移渠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三个子系统耦合而成,它遵循多重反馈的交互作用机制。西北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的强化作用机制非常有限,而且可能会由于持续的平衡作用机制而停滞,并对农村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而阻碍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力的提升,要需要在动态发展中转换平衡作用机制的抑制作用。总体来看,西北各省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机制有较大的差别,不仅反映在整体影响变量的多少上的差别,而且也体现在各省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社会人口一体化发展、空间设施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各系统的影响机制上也有显著的不同。2000~2015年来,西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呈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各省2011年以来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和青海与西北整体变动基本一致,甘肃和新疆波动较大不稳定,宁夏变化幅度最小,进程相对迟缓。与全国相比,西北总体城乡一体化发展作用机制更加多样化。西北各省经济、社会人口、空间设施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有显著的差异,产业结构在各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作用较广泛和稳定,人口城市化在各省社会人口一体化发展中逐渐发挥了正效应,空间人口效应对西北空间设施一体化发展影响显著各省份一直是负向作用,生态环境一直是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环境净化美化变量和生态建设保护变量对西北地区大部分省份都没有显著影响。陕西和甘肃作用机制更多元化,青海、宁夏和新疆则较单一。推进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为:优化城乡经济一体化系统,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改善城乡社会人口一体化功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强化城市组织功能,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宏观环境,拓展环境治理途径。
其他文献
飞机系统件制造具有多品种、小尺寸、多批次、小批量等特点,传统数控加工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人力成本方面存在瓶颈。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管控技术、自动补偿加工技术、
采用对向靶磁控溅射法在不同气压和Ar/O2流量比条件下,以氟化SnO2(FTO)导电玻璃为基底制备了多晶TiO2薄膜.台阶仪测量结果显示所制备TiO2薄膜的平均厚度约为200nm.随着溅射气压的
制造业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基。回顾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历程,大都经历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近几年来,制造业发展再一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
肾性水肿蛋白尿是指临床常见的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组症候群。现将经治验案整理报告如下: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高脂肪品种国审晋豆19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国审晋豆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于2003年11月经全国农作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对企业服务器高负载、高并发的情况进行有效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动态网页资源读写慢的问题,通过数据缓存或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为了使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必须提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的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线束成为汽车、家用电器、通讯与航空等领域市场需求最大、安装最为方便的产品之一,然而线束产业自动化程度低导致了高端线束供给不足,如何提高线
电压暂降会引起设备停机、生产中断,甚至人身伤亡,给电力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动态电压恢复器(Dynamic Voltage Restorer,DVR)是治理电压暂降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两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1和山农9801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分蘖数、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