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电子政务纳入到政府改革的视野内,认为电子政务并不是一个信息时代的时尚品,而是为了达成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施政质量、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进行科学决策、改善政府与公众交流的实际承载者,是以现代公共管理思想为灵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政府办公和服务公众的平台。而对政府角色的定位,则放在历史的宏观框架中予以审视,从政府的历史缘起和历史发展脉络中指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是历史发展之必然。而针对现阶段阶层分化的事实,为了确保社会之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公众之机会均等,为了让社会公众能享受均等化的服务,实有向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之必要。本文认为,个性化服务首先是为了简化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屏蔽各阶层信息利用水平的差异、改善政府和公众的互动的必要举措,也是节约公众获取政务服务和政务信息成本、保障公众基于人性化的角度自由定制政务服务和信息的手段。本文的结构分为八个部分:第一,引言。引言通过提出问题并概述中外文献和相关实践,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主体和论文结构。并就本文的写作阶段、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予以说明。第二,历史视角中的政府职能。本章主要从探讨政府之起源、政府之职能和政府职能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来指出政府秉承公平和公义之原则对公众提供均等化服务之必要。指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对阶层之分化和公共服务不均等现状进行改变的必经之途。第三,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框架内揭示电子政务实是政府服务公众之理念的具体承载者,探讨公共管理运动和信息技术对电子政务之塑造,指出电子政务之发展实是其背后管理理念的推动,同时也指出电子政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意义。第四,个性化服务之必然。本章从揭示均等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之关系入手,指出在网络信息失序的时代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来屏蔽公众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简化公众信息的信息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亦指出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逻辑。同时,本章也指出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政府雇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之必然。第五,信息集成。本章从政务信息的现状和挑战入手,在分析现有几种信息集成模式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政务信息的集成方案。第六,电子政务中的个性化服务。本章主要在分析个性化服务概况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个性化服务框架。第七,个性化服务的延续。本章在探讨社会阶层分化的基础上,指出发展公众和政府的深入互动实是政府职责之所系,认为这种双向的深入互动不仅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也是进行社会监督和纠错的保障。最后指出了基于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基础上进行深入互动的四个环节,并指出了这种深入互动实是达致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归宿。第八,’总结。主要从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确需公众和政府之合力,亦指出提供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个性化服务之必要。
其他文献
科技对国家来说是种重要的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决定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执法监督和社会服务部门,其科研技术水平决定了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的性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透水区域的面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干扰的加剧,城市雨洪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最终使得不同土地利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他们的就业与生活大部分依赖城镇,却在农村继续保有住宅,造成了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并存的局面。为了保护
平台即服务(PaaS)是企业云平台产品选择和云技术研发的热点.通过基于SOA的PaaS平台构建,从微观与宏观上探讨PaaS构建模式,提出了一个跨层面的PaaS构建模式选择方法.将Petri网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各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战略。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发展到中高级阶段,丰富的交通数据检测手段为交通数据分析、控制、决策提供很好的数据基础,这方
本鼠标上盖塑料模具设计综合了产品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等过程于一体。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见的模具结构、公
滨海地区依靠其天然的地理资源,渔业、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公路建设问题也日益显现:土源供给不足、土源性质较差。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战略思
数字出版在我国迅猛发展,一大批数字出版物的出现预示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物虽然有便捷、快速等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实体出版物伴随着商业
自融资租赁行业进入中国以来,相关税收政策的完善调整就与融资租赁业发展紧密相关。作为我国重要税制改革的“营改增”在2012年拉开帷幕,对融资租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
文章介绍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作用,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制度实践及创新路径,旨在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