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PLGA-姜黄素纳米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血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是它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突出,极具有研究价值。但是由于姜黄素自身稳定性差,难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研究者将姜黄素制备成微球、脂质体和纳米粒等不同剂型。其中纳米粒具有制备方法多、易选材、稳定性好的优点,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纳米药物载体。本文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P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纳米载体制备姜黄素纳米粒,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PLA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乳化剂TPGS浓度、水油相体积比、PLA浓度、药物浓度、超声时间以及有机溶剂挥发时间等因素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2)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姜黄素PL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和粒度分布、表面电位、热性能以及缓释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纳米粒载药模式和药物缓释规律。(3)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PLGA纳米粒,考察乳化剂TPGS浓度、水油相体积比、PLGA浓度、药物浓度、有机相中PLGA与药物浓度(固定两者浓度比)以及搅拌速度等对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4)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姜黄素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进行粒径和粒度分布测定、表面形貌观察、表面电位测定、DSC分析和体外缓释性能研究,探讨纳米粒载药模式和药物缓释规律,以及载体材料与纳米粒缓释性能的关系。(5)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EG改性PLGA的两亲性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纳米粒,考察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载药纳米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它们均为球形,表面规整光滑,分散性良好;姜黄素PL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7.5nm,表面电位为-29.4mV,包封率89.52%,载药量13.72%;姜黄素PLG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48.1nm,表面电位为-28.8mV,包封率94.75%,载药量13.14%;两亲性共聚物中PEG的含量越少,其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越高;纳米粒中姜黄素都是以分子无定形状态存在的;采用动态透析法研究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显示它们均有着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释药规律均符合Weibull方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2例卵巢癌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采用酶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教育的各方面都在慢慢趋近于完善。合作教学是现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闭门造车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合作
目的探讨以普通肝素微量持续静脉泵入为主联合其他多种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优化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09年间住院的脑梗死病例,严格按照统一的筛选标准,从中选出
本文通过对开设物业管理本科专业的18所学校和120名物业管理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基于就业的视角,从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两个维度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方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缺损、骨及内固定物外露合并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伤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及内固定物
随着艺术家们对绘画艺术观念的转变,当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关于架上绘画的存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支持存在论的观点认为架上绘画的存在有着种种现
为超前防范电费收缴环节的潜在风险,通过开发电费关键指标监控分析系统,实现"应收电费余额"、"资金解款及时率"、"现金到账及时率"、"非现金缴费比例"、"电费资金电子对账"等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16 E6 protein,HPV16-E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E6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扼西、北两江之要冲,从唐宋时起逐步成为岭南的大都会。明清时期更是中国的“四大镇”和“四大聚”之一,经济、文化、自然环境都相当优越。随着现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