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血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是它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突出,极具有研究价值。但是由于姜黄素自身稳定性差,难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研究者将姜黄素制备成微球、脂质体和纳米粒等不同剂型。其中纳米粒具有制备方法多、易选材、稳定性好的优点,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纳米药物载体。本文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P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纳米载体制备姜黄素纳米粒,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PLA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乳化剂TPGS浓度、水油相体积比、PLA浓度、药物浓度、超声时间以及有机溶剂挥发时间等因素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2)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姜黄素PL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和粒度分布、表面电位、热性能以及缓释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纳米粒载药模式和药物缓释规律。(3)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PLGA纳米粒,考察乳化剂TPGS浓度、水油相体积比、PLGA浓度、药物浓度、有机相中PLGA与药物浓度(固定两者浓度比)以及搅拌速度等对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4)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姜黄素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进行粒径和粒度分布测定、表面形貌观察、表面电位测定、DSC分析和体外缓释性能研究,探讨纳米粒载药模式和药物缓释规律,以及载体材料与纳米粒缓释性能的关系。(5)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EG改性PLGA的两亲性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纳米粒,考察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载药纳米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它们均为球形,表面规整光滑,分散性良好;姜黄素PL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7.5nm,表面电位为-29.4mV,包封率89.52%,载药量13.72%;姜黄素PLGA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48.1nm,表面电位为-28.8mV,包封率94.75%,载药量13.14%;两亲性共聚物中PEG的含量越少,其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越高;纳米粒中姜黄素都是以分子无定形状态存在的;采用动态透析法研究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显示它们均有着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释药规律均符合Weibull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