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EPSH蛋白是新发现的一类膜内吞转运调控蛋白,在其N端含有G-domain,里面包含了一个ATP酶结构域,可与ATP结合释放能量;在其C端含有EH-domain,是其工作的主要场所,可以参与多种细胞膜蛋白的内吞转运调控。EPSH作为EH蛋白家族的一员,除了在细胞膜参与膜蛋白内吞转运调控外,还具有核质穿梭、转录调控的功能。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的威胁着女性健康。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也更加年轻化。目前乳腺癌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乳腺癌的异质性很高,不少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耐药,尤其是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缺乏有效的内分泌和靶向药物的治疗。因此寻找乳腺癌中切实有效的治疗靶点,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难点。而EPSH作为重要的膜转运调控蛋白,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明确,本课题将主要研究EPSH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肿瘤干性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1.通过Western Blot验证内源性EPSH、EGFR、E-Cad在多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2.构建EPSH不同膜功能突变体的慢病毒表达质粒,感染HCC-1806、BT-549细胞。3.通过克隆形成、高内涵实时迁移及Transwell实验,探讨EPSH不同膜功能突变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运动能力影响。4.进行干细胞微球培养实验来探讨EPSH不同膜功能突变体对乳腺癌干细胞微球形成能力的影响。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EPSH不同膜功能突变体对HCC-1806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6.Western Blot检测EPSH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其表达水平的差异。7.免疫组化检测EPSH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的情况。8.分析EPSH核表达、浆膜表达情况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EPSH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明确EPSH对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1.Western Blot对乳腺癌细胞系进行检测发现,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EPSH几乎无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BT-549、HCC-1806中呈中等表达。2.构建EPSH不同膜功能突变体细胞系,结果表明EPSH不同膜功能突变体可以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干性表型。3.动物实验验证EPSH不同膜功能突变体可以影响细胞的裸鼠成瘤能力。4.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相比正常乳腺组织,EPSH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5.免疫组化结果发现,EPSH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现核高表达、浆膜低表达现象,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核表达降低、浆膜表达升高的异位表达现象,且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此现象更显著。6.生存分析显示,EPSH核高表达组5年DFS和OS均优于核低表达组(P=0.009,P=0.036),浆膜低表达组5年DFS优于浆膜高表达组(P=0.039)。结论:1.膜表达的EPSH可以影响乳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干性形成和裸鼠体内成瘤能力。2.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EPSH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且出现核表达减少、浆膜表达增加的“异位”表达现象;EPSH异位表达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