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鲁伦河流域草原位于蒙古高原东部,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本论文以克鲁伦河下游地段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以蒙古国传统游牧草场作为对照,对比研究了我国围栏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性状及植被特征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全磷、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冬营盘和夏营盘里均为:游牧放牧区>轮牧放牧区>打草场。不同利用区之间0-10cm(冬营盘)土层差距最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在游牧放牧区、轮牧放牧区和打草场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夏营盘轮牧放牧区和打草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2.土壤全钾含量分布状况与其他养分有所不同,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域土壤为中性土或微碱性土。轮牧放牧区的pH值偏高于游牧放牧区和打草场,有向碱化发展的趋势。3.植被群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属于大针茅草原;群落平均高度为:游牧放牧区>打草场>轮牧放牧区;群落平均盖度:打草场>游牧放牧区>轮牧放牧区;群落重要值表现为:游牧放牧区>打草场>轮牧放牧区。4.植物营养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全磷、全钾含量为:游牧放牧区>轮牧放牧区>打草场;植物全氮含量为:轮牧放牧区>游牧放牧区>打草场;可溶性糖含量为:打草场>轮牧放牧区>游牧放牧区。5.土壤养分性状与植被群落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且与土壤全钾的正相关性较弱。6.土壤养分性状与植物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营养指标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养分性状呈正相关。植物全氮、可溶性糖与土壤养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植物全磷、全钾与土壤养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