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保险机制参与的救灾体制演化博弈模型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影响广。仅2019年,自然灾害对我国1.3亿人造成了影响,同时造成12万余间房屋受损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千余亿元。各种自然灾害破坏人民生存生活基本条件、极度影响国家经济发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对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长期以来同灾难斗争的成功经验指导着我国救灾体制不断优化,但我国的自然灾害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救灾体制进一步地调整完善势在必行。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作为改革的重要基本原则。但是,在应急救援实践中如何实现上述救灾模式?从理论角度探寻我国救灾体制改革的演化路径、关键条件和主要因素,是当前应急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亟需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本文尝试使用演化博弈的方法,从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参与两个方面研究我国救灾体制改革的演化路径,其中市场参与的主要方式为推行巨灾保险制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通过归纳中西方两种典型救灾体制的优缺点,构建政府救援部门和社会力量协同救灾的演化博弈分析框架,论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救灾体制改革的多重演化路径、均衡条件和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同救援效应和救援工作的阶段特征,是决定救灾体制演化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在推进传统政府包揽型救灾模式转换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理想救灾模式的体制演化过程中,存在“双轨制”协调博弈或“一抓就死、一放就活”周期解等过渡状态的多条演化路径。单方面依靠政府推动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将会陷入新旧体制长期共存的部门利益固化问题,需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协同参与倒逼体制改革。单方面依靠企业等社会力量承担社会责任自发救援,将会导致新旧体制缺乏协调导致周期性的往复波动。随着救灾主要工作逐渐由紧急救援阶段、转移到安置和重建阶段,救灾体制需要逐步转换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第二:本文使用灾发概率和灾害等级两个指标刻画灾害风险分布特征,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研究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种巨灾保险模式以及工程减灾和巨灾保险两种减灾措施,在我国不同灾害风险地区的适用范围。我们发现,巨灾保险制度应根据地区的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分别实施。在频率低、震级高的地区,应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巨灾保险机制;在频率低、震级低的地区,应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巨灾保险机制;在灾害频度高的地区,政府应加大工程减灾投入而不是为巨灾保险提供财务支持,且保险公司也不会选择经营巨灾保险。另外,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提高群众的巨灾保险支付意愿有助于促进市场主导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形成,研究结果为发挥巨灾保险等市场机制在救灾体制改革中的关键性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首次将演化博弈理论用于不同救灾体制的比较分析中,并从理论上论证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保险机制参与”救灾体制改革的多重演化路径和扶持政策的协调性问题。另外,使用灾发概率和灾害等级两个指标刻画灾害风险的分布特征并将其考虑进巨灾保险制度的选择中,同时考虑了政府投入工程减灾和支持巨灾保险两种策略的权衡,试图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巨灾保险制度。本文仅考虑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体制改革中“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的实践路径,并未考虑文件提出的其他要求,未来可对我国应急体系改革做更全面的研究,增强研究结果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文章根据灾发概率和灾害强度等级刻画灾害风险分布特征,但并未考虑灾害类型。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建设灾害管理数据库有助于发现自然灾害更多的特征和规律,并可以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增强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和说服力。
其他文献
对河流物质通量的准确估算,可以让我们掌握河流各种物质输移的时空分布,为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提供决策依据。精确计算河流物质时段通量,理论上需要对该河段控制断面的流量和物质浓度做长时间连续观测。而在实际监测工作中,无法做到这一点。在我国,大中型河流水质测站的水质观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以这些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年通量估算方法的准确性如何,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以观测较密的实测数据序列为基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变革的历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教师队伍也在变革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决定教育变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围绕教师发展的历程展开,基于教育变革和教师发展的政策文本分析,探析教育变革和教师发展的关系,以及反思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实践与政策文本的相关性,尝试回应教师发展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本篇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的高中生必备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为更好落实新课标指引下课程改革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学模式上需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的认识不清晰;二是对如何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以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四个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海量的数据和服务触手可及,带给人们诸多便利。在线医疗服务是众多线上服务中的一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在线医疗服务,体验足不出户解决基本健康困扰。但是,随着接触信息的增多,也会出现信息过载,人们变得难以有效处理各类信息。如果能够通过文本摘要技术对在线医疗平台中的问诊记录进行精炼,医生、患者或者健康信息搜寻者都将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近些年来,文本摘要技术倍受研究者的关注,伴随着自然
由于投资者对于股票内在价值有着不同的评估,形成了股票市场的多空势力,多空博弈造成股价的上涨或下跌,同时为股市注入了新的流动性。但当股市中出现某一利好或利空消息,其信息往往会反映于股价当中,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尽管股市本身具有波动的特点,但股价过度波动显然不利于股市交易的平稳运行。为了稳定投资者情绪,防止股价的暴涨暴跌,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参考国外证券交易市场引入了涨跌限制制度,对每只股票当天价格的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空气质量恶化,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其中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探索城市形态如何影响PM2.5浓度成为了当下的热议话题。本文以揭示中国城市中PM2.5污染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城市形态之间关系为研究目标,结合了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技术、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角度去分析探索,对认识中国地
复杂疾病由于其致病原因的多样性和治疗的复杂性,致使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成为21世纪生物医学研究的重大难题之一。目前,网络模型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复杂疾病的研究中,利用疾病数据建立单层或多层生物网络模型,从网络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复杂疾病的致病基因、确定复杂疾病的药物靶标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复杂疾病的治愈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研究生物网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施加信号将生物系统的状态引导到理
态势感知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的人因研究,后由德州理工大学的Mica R.Endlsey首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对环境中各元素或对象的察觉、理解以及对未来状态的预测。由于其极高的实用价值,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军事、医疗等各个领域。信息物理系统作为综合计算、网络、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电网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污泥的处置和利用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热解是一种廉价且相对清洁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污泥的同时,产生可供再利用的生物炭。然而,由于其性能相对较低,限制了污泥生物炭的广泛应用,采用廉价便利的方法提高污泥生物炭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累托石是一种片层状的黏土矿物,由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强的离子交换能力,累托石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本论文将累托石与污泥生物质混合并
边境旅游是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经济、文化和旅游合作的一种旅游业态,中俄边境旅游是众多的边境游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黑龙江紧邻俄罗斯边境,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大、也是一个重要的边境地区,黑龙江与远东地区的各种合作正在不同领域积极展开,以此带动俄罗斯游客的边境旅游,事实上每年赴黑龙江旅游的远东地区游客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因此,深入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游客来黑龙江旅游的消费行为并归纳其旅游消费特征,对于促进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