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虎耳草软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药效学研究,为开发虎耳草治疗湿疹的创新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试验优选虎耳草提取工艺,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溶剂用量对虎耳草中总黄酮和鞣质含量的影响;根据基质外观、色泽、涂展性选择软膏类型;采用响应面设计优选虎耳草软膏处方中关键组分的用量,并对乳化温度、方法、时间进行考察。通过外观性状、p H值、粒度、装量差异及微生物限度对虎耳草软膏进行评价检查;通过TLC鉴别虎耳草软膏中槲皮素成分,UV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测定没食子酸含量,建立虎耳草软膏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研究虎耳草软膏抗炎作用;采用磷酸组织胺致豚鼠瘙痒实验研究止痒作用;采用DNCB致小鼠慢性皮炎湿疹实验研究抗过敏作用,并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IL-4及IL-6水平。结果:虎耳草采用乙醇回流的方式进行提取,其中乙醇体积分数为60%,溶剂用量为12 m L/g,提取时间为120 min,提取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O/W型基质作为本实验软膏基质,处方油相用量为1.0%(g/g),载药量为5.0%(g/g),乳化剂用量为5.0%(g/g);当选取乳化温度为75℃、时间为10 min、外相加入内相的方法时,制备的软膏外观性状良好。虎耳草软膏外观性状、粒度、p H及微生物限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TLC鉴别检查、UV和HPLC测定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样品在考察期间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虎耳草软膏低、中、高剂量(相当生药量分别为1.25 g/g、2.50 g/g、5.00 g/g)组较模型组而言,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耳廓肿胀度,抑制率分别为26.67%、48.42%、52.67%;高剂量组显著减轻大鼠的足肿胀度,在致炎后1 h、2 h、4 h,抑制率分别为55.84%、43.07%、46.50%;中、高剂量软膏明显提高了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值,显著改善小鼠耳病变评分及肿胀情况,ELISA检测结果表明虎耳草软膏显著降低IL-4和IL-6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TNF-α及IL-2细胞因子水平。结论:虎耳草软膏剂制备方法可行,质量可控,并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发挥对湿疹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