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建漳州和泉州两个地区的39个水稻样品及相应的表层土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和糙米中铜、锌、砷、氟含量状况,土壤铜、锌、砷、氟有效度变化规律以及土壤铜、锌、砷、氟向糙米转移规律。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果: 1、本省水稻田未遭受明显砷污染,但部分样品铜和锌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铜、锌、砷、氟的有效量分别与土壤全铜、全锌、全砷和全氟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铜含量与土壤游离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锌含量分别与土壤粘粒和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砷含量与土壤游离铁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氟含量与土壤粘粒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粘粒和游离铁有利于水稻土锌、砷、氟的富集。 2、除铜以外,水稻土锌、砷、氟的有效度(有效量/全量)不同程度受土壤元素全量、有机质含量、游离铁含量、粘粒含量及土壤pH的影响。土壤锌有效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锌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砷有效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氟有效度与土壤全氟含量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相关可以为调控水稻土中铜、锌、砷和氟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3、糙米铜、锌、砷、氟含量分别为2.31~5.68 mg.kg-1,15.28~45.23 mg.kg-1,0.056~0.382mg.kg-1,3.83~11.45mg.kg-1,只有部分糙米氟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铜、锌、砷均无一超标。糙米铜、锌、砷含量与土壤铜、锌、砷全量及有效量均无相显著相关,但糙米含氟量与土壤全氟及有效态氟含量分别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4、分别以土壤铜、锌、砷、氟全量和有效量为基础计算了土壤铜、锌、砷、氟向糙米的转移系数。铜全量基转移系数在0.024~0.232之间,有效基转移系数在0.086~1.283之间;锌全量基转移系数在0.0503~0.486之间,有效基转移系数在0.909~19.266之间;砷全量基转移系数在0.007~0.056之间,有效基转移系数在0.625~6.08之间:氟全量基转移系数在0.008~0.022之间,氟有效基转移系数在0.422~12.165之间。四种元素的全量基或有效基土壤-糙米转移系数均与土壤元素全量或有效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