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对厌食动物模型大鼠脑肠肽的影响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ao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大鼠体重、食量、尿D-木糖排泄量、下丘脑和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并与中药运脾散作比较。探讨捏脊疗法预防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可能机理。方法:用健康SD幼龄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捏脊治疗组(简称捏脊组)、中药治疗组(简称中药组)、捏脊加中药治疗组(简称联合组),每组各8只。病因模拟法[1]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捏脊、中药、捏脊与中药联合治疗,用721分光计度仪测定D-木糖含量,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测定下丘脑、胃窦部及外周血CCK-8和β-EP的含量。结果:1.造模前各组的体重和食量基本一致。模型组造模后,模型组大鼠摄食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体重增长缓慢。2.经过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体重和食量改善。3.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D-木糖排泄率明显增加。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血浆CCK-8含量均增高,血浆β-EP含量减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下丘脑和血浆CCK-8含量降低,血浆β-E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该模型符合小儿厌食症的自然病因和主要临床表现,状态稳定,模型成功。捏脊疗法,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儿厌食症。两者治疗方法的疗效相近,二者联合运用有一定的协同趋势。其可能作用机制是: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与调节该模型中枢及外周β-EP和CCK-8的分泌与释放有关。
其他文献
一、背景分析    教材与教学内容: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课时。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能够区分这三种基本的结构类型和受力特点。在这一节前面,教材已安排了一个课时:从力学角度了解结构的概念,并且分析结构如何受力。经过前面的了解,学生对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对结构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不是很深入,例如这里结构为什么是圆的,那里结构为什么是由一些细
目的 探讨血常规参数对鉴别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A组)、63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摘要: 高校班集体建设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阐述了从新生入学组建班集体到进入正轨,再进行优化、发展直至学生毕业,采用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拓展训练项目来教育学生,可以有效建设班集体,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应用    一、引言    大学生班集体(简称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数个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要创造经济利益的“神话”,就必须有创新的思维,不走平常路,另辟蹊径,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关键词: 经济效益“神话”创造 创新    2008感动中国候选人——王永庆,在台湾富豪排行榜上,以个人资产68亿美元排名第二。作为台塑集团创办人,他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一生中为慈善事业捐赠的数额总计已达155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史上捐款行善最
目的:观察狼疮静颗粒对MRL/lpr狼疮鼠激素治疗后血栓前状态的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其作用途径。  方法:选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予中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秘书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此,秘书的职业角色逐渐转换为以管理为主。具备良好的能力结构不仅是出色完成秘书工作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提高秘书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针对秘书角色,分析其能力要求,对于提高秘书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高素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秘书角色
参加了2008年浙江语文高考第四大题和作文题的阅卷,我对语文阅卷评分参考中的“酌情给分”有了一点比较具体的认识。由于汉语语义的模糊性,表达的多样性,导致了答案的表达的不唯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的答案跟高考参考答案一模一样,所以给阅卷教师一个“酌情”的空间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阅卷教师一般会在何处“酌”情呢?    一、“酌”翻译是否能做到“信、达、雅”    第15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
摘要: 代际道德冲突是现代社会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代际道德冲突的原因解析是化解亲子冲突的重要前提。导致代际道德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角色不同导致了代际道德冲突;(二)价值观冲突导致了代际道德冲突;(三)利益冲突导致了代际道德冲突;(四)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导致了代际道德冲突;(五)文化反哺导致了代际道德冲突;(六)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加剧了代际道德冲突。只有找到代际道德冲突的原因,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