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以推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在技术水平、经济结构和要素禀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意味着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如何根据自身经济特征,设计适合本地区的经济政策变得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探究我国各地区效率提升的方向。该研究有下列三个特点:首先,本文以国内30个省市为决策单元,以2003-2014年为时间窗口评估国内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可以对比分析国内各地区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其次,本文将各省市的生产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拥挤效率,考察某些地区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国内各地区效率提升的方向。最后,本文对各决策单元的经济规模特性和投入拥挤特性进行了识别,可以为政策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各地区经济特征不同,效率低下的原因也不同。三个方面表现都很好的省份有广东、江苏、上海三个地区。第二,各地区生产效率差距很大,东部地区省份的效率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表现最差,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明显。西部地区效率低下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方面,提升也非常困难。第三,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投入拥挤现象。此结论与周等(2013)的研究结论是相似的。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份拥挤效率低下,拥挤状况比较严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对于各地区效率提升的方向提出建议。新疆、青海、云南、湖北、贵州等省份应加强技术引进,提升纯技术效率。宁夏、海南、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省份应注意改进自己经济发展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山西、河北、陕西、山东、辽宁等省份出现了严重的投入拥挤现象,应该注意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提升自己的拥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