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气旋形成机制的个例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d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FNL(Final Analyses)1o×1o分辨率、时间间隔为6h的再分析格点资料,结合可用的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对2016年5月2-4日发生在东亚近海岸的强爆发性气旋(中心气压加深率大于2.0贝吉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详尽地描述,同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北半球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爆发性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对2016年5月发生在东亚近海岸的强爆发性气旋形成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气旋在发展过程中,200hPa上高空急流与冷锋前暖平流及系统前部正涡度平流的作用均能引起高空大气产生强辐散,从而促使低空减压产生强辐合,加强了气旋附近的上升运动,为气旋爆发性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冷锋前后的冷暖平流增强,加大了冷锋前后的温度梯度,促使锋区斜压性增大。对流层顶附近大气减压、等压面升高,产生强辐散,促进高低空大气之间抽吸作用的增强,低层大气辐合加剧,水平风涡度加大,气旋爆发性发展。气旋前部偏南急流与水汽通量轴及水汽通量辐合区叠加,为暴雨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暖湿气流沿冷锋向上爬升,使中空大气斜压性增强,低压系统发展,地面气旋受干冷空气入侵强度减弱。高低空低压系统强度发展不一致,导致系统在中空产生断裂,高低空低压系统脱离,地面气旋被冷空气占据,填塞消亡。能量锋区南北两侧次级环流的存在与强降水的产生密切相关。偏南气流沿能量锋区爬升,使气旋中心附近上升运动增强,促进高空闭合环流的发展。次级环流强迫产生的南向的气流与气旋北侧低空的下沉气流产生辐合抬升,使气旋偏北一侧上升运动增强,生成狭窄的能量锋区,从而引起强降水。WRF3.3.1模式合理地再现了此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发展过程。对300hPa和700hPa高低空急流的演变,气旋爆发前后急流核的传播方向,以及700hPa上相对湿度场特征及演变过程,模式都有很好的模拟,只在强度和位置上略有偏差。对北半球的爆发性气旋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月是爆发性气旋发生发展的高峰月,冬季爆发性气旋的强度要强于其他季节,随着强度增加,爆发性气旋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少;两大洋的西海岸为爆发性气旋发生的主要区域,太平洋发生爆发性气旋的频率要高于大西洋,并且在纬向性分布上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区域相较大西洋约偏南10个纬度;阿留申地区没有爆发性气旋发生,格陵兰-冰岛有弱的爆发性气旋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烧伤患者9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5 d后采用焦虑自评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0月9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96例患者Nevin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17例,Ⅴ
信息时代图书管理日趋网络化、高效化;数字虚拟图书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将占重要地位;传统信息资源的流通方式在网络化趋势下改变。在这样的趋势下需要图书管理者创新管理模式,
为了进一步认识直流(DC)输电工程低压加压试验的特点,针对锦屏—苏州南±800kV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工程第一阶段分系统调试期间,锦屏换流站极Ⅰ低端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过
<正>赣府字[2010]114号2010年10月2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江西省设立共青城市的批复》(民函[2010]220号)精神,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
为了更好地研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内的流动与传热,根据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建立了等离子体电弧区的数学物理模型,采用磁矢量势A的方法来计算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利用通用软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换流变压器中交直流叠加电压下油纸绝缘的沿面闪络问题,通过搭建直流电压分量可以任意调节的交直流叠加电源系统,研究了具有背面电极和不具有背面电极这2
目的:观察负压穿刺法在高难度头皮和四肢静脉真空采血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0例14岁以下高难度真空采血的患儿按抽血的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