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日常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中,无论是哪一种,都包含着一定的意义,而在对外汉语课堂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由于师生双方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的文化烙印,在进行非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交际障碍。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非言语交际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有意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进行筛选,然后分类描写与分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非言语交际行为的使用方面,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本文一共有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非言语交际的目的与意义、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材料说明;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笔者又将体态语分为头部动作、面部动作、手部动作、身体动作、体触行为五个部分,副语言分为沉默和非语言声音两个部分,客体语分为身体气味、服饰、体征三个部分,环境语分为近体距离、座位安排、环境布置、时间观念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分类描写与分析,指出每一种非言语交际行为出现的频率和产生的原因;第六章是启示部分,通过对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双方所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描写分析,得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启示,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更好地使用和解读课堂上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以此来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