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肝癌靶向载体的双配体壳聚糖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和生物相容性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经甘草次酸修饰的半乳糖化壳聚糖纳米颗粒(GCGA NPs)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其对肝癌(HCC)细胞的靶向效率,进一步评估该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遵循先前报道的两步酰胺化反应合成GACS NPs和GCGA NPs,并通过化学反应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来观测纳米颗粒的形态和大小,用Zetasizer 3000HS仪器系统测量其粒径。通过设置体外细胞摄取实验,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下观察比较三种纳米颗粒(GCGA、GACS、CS NPs)对Hep G2细胞的靶向能力以及GCGA NPs对Hep G2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LO2的亲和力。以CCK-8法来测试不同浓度的GCGA NPs对Hep G2的细胞毒性。用体外溶血试验评估纳米颗粒的血液相容性。采用肝脏隧道嵌入法构建H22细胞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用FITC标记的荧光纳米颗粒溶液经尾静脉注射小鼠,以追踪不同时间点该纳米载体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进一步验证其对高表达甘草次酸(GA)和乳糖醛酸(LA)受体的肝癌组织的高靶向性。通过检测经GCGA NPs处理过的SD大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并镜下观察其主要器官的HE染色标本,来评估该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参考已报道的合成方法成功制备出GCGA、GACS、CS NPs,并标记了FITC。FE-SEM图片显示三者均呈球形,单分散性,大小均一,平均粒径约为60 nm。动态光散射(DLS)检测其平均粒径分别为93.8 nm、90.3 nm和94.0 nm。在相同条件下,来自GCGA NPs共聚焦图片荧光强度比其他两种纳米颗粒更强,并且Hep G2细胞内的绿色荧光相较于缺乏靶向受体的LO2细胞也有显著的增强。细胞毒性实验表明GCGA NPs在浓度低于50 ug/m L时对Hep G2的无明显的细胞毒性。这种纳米颗粒即使在最高浓度(300 ug/m L)下孵育红细胞3h也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溶血现象,经t检验分析可知上清液的光密度值(OD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管是在注射后4 h还是24 h,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肿瘤组织摄取FITC-GCGA NPs的相对量是在所有组织中最高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经GCGA NPs处理过的SD大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各主要器官的HE染色切片中也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GCGA NPs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肝癌靶向药物载体,有望在未来肝细胞癌的靶向药物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社区零售服务业是具有大市场的行业,社区零售是以社区内的居民为服务的对象,在传统的零售服务中,主要是以便利店、百货店和超级市场等模式,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21世纪中,B2C
本文针对中小型热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选择进行了讨论,对几种不同的技术工艺进行了比选,为同类型企业脱硫废水零排放提供了参考。
<正>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积极上进,对学生认真负责,平时非常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读过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每读一本都感觉受益良多,我把书中的理论积极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
期刊
唐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刘长卿在盛唐诗向中唐诗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前期的诗直面现实,关注民生,表现出积极的参政热情,多在诗中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具有盛唐气象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方式和产物,中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增多与差异减少是必然的趋势。从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时间观、价值观以及宇宙观等方面来探讨
通过对汝郴高速公路涵洞出现不均匀沉降差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方式对涵洞地基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通过沉降观测和检查孔取芯的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验
从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对日本政策的主基调是绥靖,其根本目的是试图以牺牲中国等远东国家的利益来避免英日武装冲突。这一政策是英国长期与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银行业、电信行业、互联网产业也在飞速发展。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的诈骗形式,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工具和网
目的:选择在东亚人群中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的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关系重大,而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同样不可避免。从策略、应急机制、领导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科学应对电力系统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