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抑制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y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并鉴定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2、研究hAMSCs对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1、采用酶消化法从羊膜分离出hAMSCs,进行传代培养、逐步纯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最后根据形态学、生物学特征、细胞表面标志以及分化潜能鉴定hAMSCs纯度。2、建立双向MLR体系,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过的不同比例的hAMSCs,用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观察hA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1、从羊膜中分离的细胞接种24小时后便有少量的细胞贴壁,经1周后逐渐形成扁平单层细胞,呈漩涡状生长或成簇生长,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胞体变得细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可以稳定生长传代,而且体外培养10代以后,细胞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减慢。2、hAMSCs的原代细胞在接种后2~8天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突起向周围伸展,出现两个核细胞分裂相的hAMSCs多见,细胞密度增大,彼此相连;11~14天进入平台期,hAMSCs铺满瓶底,细胞扩增趋缓,原代培养结束。hAMSCs传代后P3代和P15代的生长曲线显示,随着hAMSCs的逐渐纯化,细胞倍增速度基本稳定。传代后6~12小时,相差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细胞贴壁;2~4天后进入到对数生长期,扩增速度明显快于原代培养;6~7天即可铺满培养板底。3、hAMSCs表达有BMSCs相似的表面标志,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AMSCs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和CD106。4、hA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24h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胞体回缩,胞核部分折光性增强,出现类似于树突及轴突样结构,染色可见兔抗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兔抗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hA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2周后,细胞形态由纺锤形转变为多角形,染色可见I型胶原阳性;3~4周后可见钙结节形成。5、用3H-TdR掺入法对淋巴细胞增殖进行检测。hAMSCs以不同的hAMSCs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比例加入MLR体系共同培养后,各组cpm值均较培养前明显下降(P均<0.05);hAMSCs /PBMC比例为1?5和1?10的两组,其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强于1?500组(P均<0.05)。6、hAMSCs与未经活化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PBMC1+hAMSCs组、PBMC2+hAMSCs组)时,培养上清中的IL-2、IFN-γ水平与单独淋巴细胞培养(PBMC1组或PBMC2组)上清中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hAMSCs加入MLR体系(PBMC1+ PBMC2+hAMSCs组)中培养时,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均明显低于单纯MLR体系(PBMC1+PBMC2组)中的量(P<0.05)。研究结论:1、体外可以分离培养hAMSCs,hAMSCs具有与BMSCs相似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2、hAMSCs可以抑制MLR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并可下调MLR体系中IL-2和IFN-γ水平,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为日后临床联合应用MSCs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提供理论基础。3、hAMSCs可以作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的全新来源。
其他文献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和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使班级不断走向成熟,我觉得要做到六要。  一、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良好的行为示范引导学生,是班主任作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 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
目的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中上皮-间叶组织转变现象的发生是引起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步骤。在上皮间叶组织转变过程中,上皮组织标志性蛋白钙粘蛋白E(E-cardherin)
当前局势下,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大多采用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如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这使世界各国每年在设备维修方面耗资巨大。怎样合理安排电力设备的检修,节省检修费用、降低检修成本,同时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对系统运行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检修体制的演变、状态检修的发展概况及状态检修面临的问题。  一、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技术要求  状态维修的前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