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青HPLC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及快速繁育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是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其全草均可入药,块根最佳,民间常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肺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三叶青是低毒抗癌药物之一。本文以三叶青块根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检测、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不同储存条件的三叶青块根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研究,并建立了三叶青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体系,以期为三叶青质量控制及优良种苗繁育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从而加强对三叶青药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1.通过对五个产地(浙江杭州、浙江金华、浙江舟山、广西、贵州)的三叶青块根的水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含水量范围为6.4%~11.2%,平均含水量约为8.5%,70%乙醇热浸浸出物含量范围为6.7%~14.9%,平均浸出物含量约为9.8%。通过对杭州天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华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寿星牌)三个公司生产的三叶青粉进行检测,发现三个公司的样品含水量均在11.2%以下,浸出物含量均在6.7%以上。2.通过对来自六个不同产地(浙江杭州、浙江台州、江西上饶、广西南宁、贵州凯里、重庆忠县)的三叶青样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比较,模拟得出对照指纹图谱,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分析得出浙江杭州、浙江台州、江西、重庆四个产地聚为一类,广西、贵州两个产地聚为一类。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累积贡献率达80.016%的三个主成分,其中峰19、14、15对主成分1贡献率较高,峰1、7、4、18对主成分2贡献率较高,峰6、21对主成分3贡献率较高,说明这几个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是主要特征成分,但仍需进一步的鉴定确认。3.选用虎杖苷、白皮杉醇、烟花苷、白藜芦醇、山奈酚五种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来自六个产地(浙江杭州、浙江台州、江西上饶、广西南宁、贵州凯里、重庆忠县)的块根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三种酚类成分(虎杖苷、白皮杉醇、白藜芦醇)总含量在重庆、浙江杭州较高,而在广西、贵州较低;两种黄酮类成分(烟花苷、山奈酚)总含量则在广西、贵州较高,浙江杭州、台州较低。这与本文中三叶青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聚类结果较为一致,因此,可依据这五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对药材来源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对来自浙江杭州同一批三叶青新鲜根样品的块根、须根、去皮根(块根去掉根皮剩余部分)、根皮四个不同部位进行五种指标成分含量比较,发现三种酚类成分(虎杖苷、白皮杉醇、白藜芦醇)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块根、须根、去皮根、根皮,而两种黄酮类成分(烟花苷、山奈酚)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须根、块根、去皮根、根皮。值得注意的是,在须根中,五种指标成分总含量可占到块根的84.69%,其须根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通过对在25℃、4℃条件下储存的三叶青新鲜块根(真空包装)进行四种指标成分(虎杖苷、白皮杉醇、槲皮素、山奈酚)含量比较,发现样品在25℃储存1个月,虎杖苷、白皮杉醇含量出现大幅度下降,槲皮素、山奈酚轻度降低,2个月则出现腐烂现象,而在4℃储存5个月时才出现轻微软烂,且四种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因此,真空包装后三叶青新鲜块根在4℃条件下储存效果优于25℃,建议在4℃条件下储存并于5个月内食用。4.以三叶青带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诱导侧枝的发生,通过继代、生根、移栽等过程,建立了三叶青快速繁育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3~8节)作为外植体好于带芽茎尖;最佳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25 mg/L NAA;最佳侧枝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25 mg/L NAA,组培苗生长势下降时可加入低浓度GA(0.025 mg/L)以提高组培苗高度;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1.5 mg/L IBA;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在大田中长势良好。该体系激素浓度配比低,操作简便,繁殖效率高,适合三叶青种苗的规模化和规范化育苗。
其他文献
本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IC)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作用。采用人源的氧化、天然脂蛋白与异源的IgG结合制备ICs。ICs与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