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证候病机研究——化疗和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之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是我国的特色,体现了中医药卓越的优势。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417例未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并且跟踪观察NSCLC患者接受首次化疗、手术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1)NSCLC证候主要包括气虚痰湿、气虚痰热、痰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阴虚痰热、阳虚痰湿等六种,分别占30.0%、32.9%、15.1%、13.4%、4.8%、3.8%。 (2)证候的分布与临床分期有关,Ⅰ期以痰热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湿证和气虚痰热证为主;Ⅱ期以气虚痰湿证和气虚痰热证为主;Ⅲ期主要为气虚痰热证和气虚痰湿证;Ⅳ期主要为气阴两虚证、气虚痰湿证和气虚痰热证。 (3)化疗前以气虚痰热证、气虚痰湿证为多,首次化疗使气虚痰湿证明显增加,多次化疗后阳虚痰湿证亦见增多,而气虚痰热证则减少;化疗前舌象多见暗红舌、淡暗舌、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化疗后淡暗舌、白腻苔明显增多,暗红舌、黄腻苔大量减少。说明首次化疗可损伤脾胃,致痰湿内阻,经多次化疗后,可伤及脾阳,阴气内盛, (4)手术前气虚痰湿证、气虚痰热证、痰热气滞血瘀证居多,术后气虚痰湿证增多,气虚痰热证、痰热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热证减少;术前面色以黑、白、黄为主,术后面色白、黄明显增多,面色红、黑、正常均见减少;术前主要舌象见淡暗舌、淡白舌、白腻苔、白厚苔、薄白苔,术后淡暗舌、淡白舌、白腻苔、白厚苔显著增多,而淡红舌、红舌、薄白苔减少。提示手术亦可影响脾胃,导致气虚痰湿。 研究结论:(1)气虚是NSCLC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本原因,痰凝、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变化;(2)NSCLC初发以实证为主,亦见虚实夹杂证;中期主要见虚实夹杂证;晚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3)首次化疗、手术能减少痰热证候,却使气虚痰湿证增加,多次化疗后易致阳虚痰湿证;(4)及时予中医预防性治疗,首次化疗、手术前适当予益气健脾之品,多次化疗后酌情加用温阳益气药。 本研究探讨了NSCLC的中医证候特点及随西医手术、化疗变化的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了整体思路,有助于提高中西医结合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益智安神方对轻度认知障碍(肾虚痰瘀证)的影响,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从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峨眉山市民政福利院收集自愿参加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为妇科肿瘤之首,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宫
目的:通过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与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湿热下注型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证明葛根芩连汤是治疗湿热下注型直肠炎的有效方剂。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根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观察,探讨肛周低位肌间脓肿切开引流联合内口旁粘膜结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低位肌间脓肿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
目的:临床观察滋阴补阳方序贯治疗PCOS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其疗效机理,从而提高对PCOS病变本质的认识,为寻求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1.临床研究部分:选择38例多囊卵巢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