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且抗栓治疗与预防出血贯穿治疗的始终,高出血风险、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限制了普通肝素的应用,而比伐芦定(Bivalirudin)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同时不受血小板产物的影响,一系列临床观察、试验研究表明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Bivalirudin)显示出能够降低出血风险的优势,但仍有出血风险,且部分研究显示比伐芦定(Bivalirudin)可能增加急诊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目的探讨通过活化凝血时间(ACT)测定监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患者比伐芦定(Bivalirudin)时的剂量调整,观察对于围术期出血情况及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就诊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附属淮河医院胸痛急救中心,按照指南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收集170例,严格按照试验设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充分告知急诊手术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Bivalirudin)的重要性。根据2016年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医学统计学》(主编:孙振球、徐勇勇)中附表8-随机数字表,将1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监测ACT组)和对照组(非监测ACT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出血、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根据出血学术研究会制定的出血标准定义(BARC评级)记录两组全部出血情况。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资料的分析均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全部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有意义。结果两组间的基本临床资料的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监测ACT时间组术中、术后全部出血事件发生4例,出血发生率为4.71%;非监测ACT时间组术中、术后全部出血事件发生18例,发生率为21.18%,P=0.01(<0.05)。监测ACT时间组无支架内血栓时间发生,非监测ACT时间组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4例,发生率为4.71%,χ~2值为4.10,P值为0.04。结论对STEMI患者PCI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治疗常规实施ACT监测能明显减少出血及支架内血栓事件。根据活化凝血时间(ACT)监测结果,按照体重升降阶梯调整比伐芦定剂量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