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用地供需矛盾显著增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占用部分耕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住十八亿耕地的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农地整理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解决办法,但伴随而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对农地整理也提出了由注重耕地数量向耕地质量提高、注重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的新要求。在农地整理项目施工之前进行生态环境的风险评价,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依据,避免项目带来重大生态环境影响,促进“环境友好型”农村建设与发展。首先,文章依托闽侯县洋里乡廷洋村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将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思想进行结合,在对项目中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深入理解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并运用生态风险理论构建了研究区农地整理的生态环境风险概念模型;其次,对研究区进行了农地整理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合建立的概念模型,尽可能全面地识别了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风险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地整理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得各项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化分值;最后,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农地整理的整体生态风险评价,发现农地整理前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风险综合指数为1.012,整理后为1.451,提高了43.4%,整体风险在减小,说明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且农地整理大大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然而从景观格局单一方面来看,农地整理对景观格局所造成的风险是在变大的,故专门针对景观结构的变化来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以更全面更深入的找到研究区生态风险变化的原因,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了物元模型对农地整理后研究区生态环境风险所处等级进行评价,发现经过农地整理后生态环境风险处于低风险范畴。总之,该农地整理规划项目是科学可行的,但应将景观格局的思想融入规划中,应加强重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