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地热系统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热岩地层通常具有高温、渗透率低、无水或极少含水等特点。为了开采地下高温岩石中赋存的热量,需要通过水力压裂等技术在地层中形成具有一定换热面积和高导流能力的人造热储/大规模裂缝网络,实现注采井之间的采热流体循环,即所谓的建立增强型地热系统。裂缝网络的空间展布对于热储的换热效果和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压裂和注采循环过程中,大量流体的注入导致岩石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地层的应力场与岩石性质发生变化。这种低温冲击作用将会对干热岩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和导流能力产生影响。通过对花岗岩岩样进行加热-快速水冷却的热处理,模拟地层岩石经历的低温冲击作用。随后,开展一系列室内测试,包括电镜扫描、波速测试、孔渗测试、抗张强度测试和三轴压缩测试等,分析低温冲击过程中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损伤演化规律与微观机理。基于能量演化理论和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岩石脆性评价新方法,从峰前能量转化效率、峰后能量释放速度和能量释放程度三个方面反映了脆性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了低温冲击作用对花岗岩变形-破坏特征和脆性变化的影响。综合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电镜扫描、CT扫描与声发射监测实验,研究了低温冲击作用对花岗岩压裂裂缝的起裂扩展规律、压力响应特征、声发射活动等的影响。开展三维形貌测试,分析了裂缝面的细观特征。提出了“循环”低温冲击降低干热岩破裂压力和诱发地震风险的新型“软压裂”技术理念。结合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结果,建立了符合干热岩压裂特点的热-流-固-损伤耦合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揭示了低温冲击作用对天然裂缝激活条件和网络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结合微米压痕测试和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测试,从微观力学角度阐明了低温冲击作用下裂缝面的软化规律及其对导流能力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低温冲击对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压裂裂缝扩展规律以及导流能力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方法与相关结论对于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是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层系,目前已在川东南地区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开发。深入研究页岩储层孔隙演化及其对含气性控制是页岩气成藏评价的关键及甜点预测的基础。本论文以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及华北下马岭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地化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孔隙结构及含气性特征基础上,明确了页岩生烃演化过程,阐明了页岩气成因机理,揭示了高—过成熟海相页岩生烃全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电能和热能的直接转化,Ⅳ-Ⅵ族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L和Σ带双价带结构具有优良的热电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Pb Te的热电性能甚至达到制成器件的水平,但Pb的毒性限制了实际应用。具有类似能带结构的GeTe基热电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热电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GeTe材料为基体,通过能带工程、载流子工程、声子工程以及调谐晶体结构等手段,探究该类材料的结构与热电性能的调控方法,
蜡沉积是含蜡原油管道流动保障的重要问题。沥青质和胶质是含蜡原油中含量最大的非烃类极性物质,但目前关于沥青质和胶质对含蜡油蜡沉积影响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为此,本研究配制了含沥青质/胶质的含蜡模拟油,利用自主研发的Taylor-Couette冷指装置开展了蜡沉积实验,系统分析了沉积物的生成速率、老化、流变性等,研究了沉积物与油流中沥青质/胶质性质的差异。主要成果如下:首先,针对含沥青质的含蜡模拟油,基于
目前,中国有大量中风或者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下肢机能障碍患者,减重支撑式康复训练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下肢康复训练方法。针对目前人工康复训练存在的医师劳动强度过大,患者的训练强度以及持久性无法保证,同时康复训练效果易受医师疲劳及其经验因素影响的缺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被引入到下肢康复训练中。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与减重支撑步行康复训练技术结合的产物,能够解放医师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患者
裂缝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勘探中的热点,准确估算裂缝参数对储层的地震属性影响有利于储层预测。在实际储层中裂缝参数(裂隙密度、延伸度、张开度,方位等)很难定量测试。用正演模拟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获得裂隙参数与速度和各向异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已有的一些裂隙介质理论模型也需要得到实验的验证。而对于更复杂的多组裂隙地层,还缺少相应的估算弹性参数的模型。开展裂隙参数物理模型的实验研究和对复杂裂隙介质的建模,有助于裂
常规油气藏的“甜点”参数主要指的是孔隙度和渗透率。非常规油气藏的“甜点”参数较为复杂,包括脆性、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孔隙压力、孔渗特征、储层厚度、地应力等。页岩油气藏的甜点地震预测是页岩油气勘探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页岩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强各向异性,目前页岩甜点的岩石物理性质不够明确,甜点地震定量预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页岩的岩石物理分析和建模方法研究,重点针
潜山油气勘探是冀中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迫切需要油气成藏机理的理论研究来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实践。本论文以冀中坳陷北部河西务反转型斜坡潜山带和南部束鹿继承型斜坡潜山带两个典型潜山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运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静态解剖与动态过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烃源灶规模及演化史,揭示了油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分析
页岩具有独特的组分和微观结构,其弹性性质通常呈现较强的各向异性,这对其地震和声波测井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南方四川盆地的东部及南部地区富有机质的海相页岩目前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该区东南部武隆接龙乡、彭水郁山一带页岩取样,进行了一系列岩石物理实验。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岩石物理实验数据结果,给出了中国南方海相页岩速度特征、储层矿物特征、弹性特征,依靠理论模型讨论并分析了页岩不同参数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运行监测面临着严峻挑战:复杂的海洋环境、过高的多相流量计安装和维护成本、多种误差对温度和压力仪表测量值的干扰等因素导致生产系统运行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可靠性低,制约着海上油气田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反问题研究理论,对海上天然气生产系统开展了过程辨识和软测量研究,建立了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等两类最优估计算法,完善了流动管理系统的软测量功能模
页岩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多采用衰竭式开发,采收率普遍低于30%。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具有低表面张力和高吸附强度等特性,页岩气藏注二氧化碳开采具有巨大的潜力。注二氧化碳开采中,页岩纳米孔隙中的甲烷处于与二氧化碳和水分并存的环境。因此,开展甲烷/二氧化碳竞争吸附机理以及水分的影响机制研究可为页岩气藏地质储量评估以及注二氧化碳开采奠定理论基础。本论文以分子模拟为主要方法,以实验测试为辅助手段,结合干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