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公共事业投资建设,提升运营水平,我国采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民间社会资本,对行业发展和运营绩效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PPP模式下的政府方与社会资本发起方深度介入合作的特性,研究中国情境下的PPP模式如何影响公共事业运营绩效。论文研究发现,第一,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的特殊性,PPP模式中的股权融资可能导致企业制度逻辑的变迁,从辅助地方官员锦标赛模式转变为市场逐利模式;第二,政府方和社会资本发起方长期合作的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对绩效存在不同的影响;第三,社会资本方通过其资源能力(如资本和技术管理能力)的深度介入对PPP项目公司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论文还通过“国有属地”和“上市”两个特征对PPP项目公司进行再分类,并根据公共事业特性和上述分类提出基于PPP模式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财务绩效、服务绩效、生产技术绩效和价格的假设。基于中国供水行业2002到2012年150家企业和污水处理行业2011到2015年1971家企业时间序列的企业运营数据,论文采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以及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等进行假设检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与传统的国有属地公共事业非上市企业相比,PPP项目公司的财务绩效显著提高;但不同类型的发起方导致不同幅度的财务绩效提升;其中,国有属地上市发起方PPP项目公司财务绩效最佳;国有非属地发起方PPP项目公司财务绩效也有所提高。第二,源于政府的规制强制和行业技术进步,公共事业企业的服务绩效和生产技术绩效在近些年普遍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服务绩效和生产技术绩效与发起方的财务收益脱钩,PPP项目公司的服务绩效和生产技术绩效没有比较优势。第三,当前公共事业价格制定的实际逻辑是一种“晕染模式”,即价格脱离成本的模仿周围城市的价格趋同上涨模式。这种模式为PPP项目公司通过实施更高的垄断价格提供了基础条件。与属地政府关系紧密的国有属地上市发起方PPP项目公司和合同预设和商务谈判能力强的外资发起方PPP项目公司所在区域公共事业价格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识别了PPP中每一个P的概念要素导致的与传统公共事业企业差异,构建了PPP模式影响公共事业运营绩效的新理论框架,并从不同利益相关方角度验证绩效影响,提出了公共事业定价的“晕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