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污染问题受到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随着近年管控措施的有力推行,我国主要城市群的PM2.5污染得到一定缓解,但大多仍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此同时O3问题却频频凸显。南京市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一员,其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南京O3污染在春夏季(4-6月)已十分显著,较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O3夏季污染来的更早。因此,研究南京市春夏季O3污染特征及其与PM2.5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南京市春夏季O3、PM2.5和其他大气污染物的时空特征和相关关系,并结合一次典型污染控制案例分析减排措施对O3和PM2.5协同治理的效果,重点关注PM2.5浓度变化以及NOX和VOCS削减对O3浓度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2014-2017年9个大气环境监测站数据,分析南京市春夏季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南京春夏季空气质量状况逐年变好,优良率由56%升至77%;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季节均值由76.7?g/m3(2014)降至36.7?g/m3(2017);PM10、SO2、NO2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15%);O3呈上升趋势,8h-O3浓度由146.7?g/m3(2014)上升至150.9?g/m3(2017)。(2)利用WRF-Chem模拟分析2017年4-6月南京市大气污染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模拟的气象要素和SO2、NO2、O3、PM2.5和PM10基本可以反映观测值的数值水平和变化趋势,CO的模拟结果较观测值存在较大低估。模拟的空间特征可以看出CO、NO2、SO2、PM2.5、PM10几种污染物的高值都集中在南京城区及江北工业区;O3的分布有所不同,城市周边地区较市区中心浓度更高,这与城区的NO2的高值有关。(3)结合典型污染排放控制案例,首届江苏发展大会(2017年5月),模拟分析会议期间的减排措施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管控期间南京市颗粒物减排最为显著,PM2.5和PM10排放量分别减少57%和60%;同时NMVOC、SO2和NOx排放也分别减排35%、33%和26%。保障时段CO、NO2、SO2、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于保障前分别下降了22.5%、30.1%、30.9%、3.94%和19.0%,而8h-O3质量浓度上升了32.1%。各污染物对于减排措施有不同的敏感性,敏感性强弱依次为:NO2>PM10>PM2.5>SO2>CO>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