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进入校园后有三分之一强在校时间的课余,文化基础薄弱、个体涵养不足的中职生如何整体有序地在学校的管理中自觉地求知求技、健身养心不能不加以研究。本文以多元智力理论、默会知识理论和完全学分制的施行为依托,以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教学活动的实践为样本,通过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课余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历程的回顾,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开放教育视域下构建中职学校课余教育教学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制约机制、协调机制),探索中职学校课余教学机制的特色问题,提出了“拓教课堂外,乐学活动中”的鲜明主张;为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职特色的课余教学机制的角度进一步展望构建机制过程中五个方面的思考,希望这些探索和思考能对中职学校的办学带来一定的启示,并对高中等时段的办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释了为什么进行研究的问题。中职生在校课余时间占在校时间三分之一多,一方面是德育问题频发,一方面是技艺能力不足;如何将课余时间纳入到固有的教育教学机制中使中职学生充沛的体能和旺盛的精力投注到有意义的求知求技、健身养心等活动中,在多元智力和默会知识的理论支撑下,在完全学分制的开展过程中,这种探索和研究已经成为了可能。通过核心概念的界定,主要解释了以开放教学为本质特征的开放教育和开放教学的概念,对默会知识的提出和含义作了解释,界定了与研究探讨内容直接相关的课余教学范畴,也对教学机制的理解做了阐释。以图示的方式将中职特色课余教学机制的研究做了直观的解构说明。第二章是案例及其分析。作为全文的主体之一,本部分通过选取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有意无意中拓展着课余教育教学活动的历程回顾,针对其五个不同发展阶段(萌芽、发展、深入、兴盛、扩张)渐次推进的有关做法,分别用典型的实例(社团发展四部曲例证各一)做了充分的论证;对取得的成效(享受选择自由、提升技艺能力、拓展复合素质、优化学习型环境、文化辐射引领)也一并做了深入的解读与分析。第三章是机制探索。这也是本文的又一主体部分。本部分在第二章的基础上结合道德目标与和谐校园、成长条件与活动时空、职校特色与学生特点、过程学习与学分核定、固有活动与新拓活动等方面集中对中职学校课余教学机制从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确保条件的保障机制、指导一服务的运行机制、规范有序的制约机制和整合调配的协调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特色探索。第四章是结论。通过再次简要回顾实践历程、挖掘有关亮点贡献,同时也大胆地预测了未来在课余教学机制的建设和拓展上将可能呈现的广阔前景。对存在的常规质量与考核评价、团队管理与个性发展、全面开展与品牌建设、固有资源与推陈出新、学校活动与社会空间等问题也做了进一步深入的反思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