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朱仙庄矿8#煤层为研究对象,应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淮北煤田区域构造演化、宿县矿区构造演化对8#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区域及矿区构造演化进程中,朱仙庄矿8#煤层瓦斯赋存受到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并使不同区域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采用瓦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矿井地质构造、围岩封盖条件、构造煤发育程度及岩浆侵入等方面研究各因素对8#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宿东向斜、F10断层对8#煤层的切割作用以及煤层露头对现今8#煤层瓦斯的赋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矿井南翼Ⅲ、Ⅳ类构造煤发育广、厚度大,是造成井田南翼8#煤层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的重要原因;井田北翼8#煤层大范围出露于地表,围岩封盖条件差,后期岩浆侵入的高温烘烤作用强化了8#煤层瓦斯排放,是造成北翼8#煤层瓦斯含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用瓦斯地质区划论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依据朱仙庄矿8#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将井田内8#煤层划分出了Ⅰ、Ⅱ两个瓦斯地质单元;根据8#煤层瓦斯赋存特征,结合地质构造等因素,从有利于井下瓦斯抽采的角度,对朱仙庄矿8#煤层进行了瓦斯抽采区块的划分,共划分了5个抽采区块,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抽采区块的抽采优先度进行了排序,抽采优先度最高的是区块①,最低的是区块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