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肢体延长是近些年来矫形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课题通过一系列应用不同截骨术行下肢延长的病例,比较三种截骨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截骨技术的探索提供了一些临床参考。
方法:本课题回顾了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1月,153名患者的300个小腿的肢体延长病例,其平均年龄为25.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其中应用横行截骨组有109人、215个肢体,双段同时横行截骨组有26人、49个肢体,“S”形截骨组有18人、36个肢体。患者在接受截骨手术后,行髓内针结合小腿同步弹性延长器固定,经过延迟期、牵伸期、矿化期,最终达到骨的愈合。根据Li提出的骨痂分类系统评价再生骨痂;根据Paley提出的方法对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和记录;用临床骨愈合的时间除以获得的延长长度,得出骨愈合指数。选取各组延长长度在10厘米以内的病例进行组间疗效比较与分析,其中横行截骨组有64人、125个肢体,双段同时横行截骨组有21人、41个肢体,“S”形截骨组有18人、36个肢体。
结果:在三组纳入比较的病例中,横行截骨组平均延长长度为7.92±0.92cm,平均愈合指数64.0±18.5d/cm,出现了18例障碍,12例并发症;双段同时横行截骨组平均延长长度7.88±1.51cm,平均愈合指数54.8±16.8d/cm,出现了4例障碍,4例并发症;“S”形截骨组平均延长长度7.52±1.17cm,平均愈合指数46.8±5.0d/cm,出现了3例障碍,未见并发症。三组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S”形截骨组的愈合指数最小,双段同时横行截骨组次之,横行截骨组最大,三组愈合指数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发生障碍和并发症总例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
结论:“S”形截骨术或双段同时横行截骨术可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