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蒙中两国针刺治疗白脉病(中风)的医学理论与临床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探讨两国古代和现代文献里对白脉病的针刺疗法异同,以期为未来临床应用的推广与疗效提升,以及促进蒙中传统医学交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献检素中,中国古代文献以电子检索方式为主,手工查阅为辅;使用的古代文献数据库为《中华医典》第5版,其中共收录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156部,共计4.5亿字,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主要中医著作。蒙文古代文献的检索,因缺少相关文献数据库故采取手工查阅方法,主要涉及书目包括《医学四典》,《蓝琉璃》,《甘露四部》,《兰塔布》等。现代文献部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有发表的中文学术论文、及会议论文;从EMSHIUS(ЭМШУИС),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有发表的蒙文学术论文、及会议论文。完成检索后,对上述纳入文献中关于治疗方法、取穴特点、刺法手法、针具、配合治法及疗效评价方面分别进行对比。结论:1.古代蒙古国对白脉病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自16世纪中叶因为受到印度医学,藏医和中医的影响而形成了更系统的记载,并总结出其独特的理论体系。2.古代蒙医和中医对于白脉病(中风)的治疗均记载有多种治疗措施,其中两国的针刺治疗方法在刺法、取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同和各自的特点。3.在现代研究中,中医针灸多从体针、头针、电针、各家针刺组方的临床疗效,以及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研究为主。蒙古国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传统针刺疗法的探索。4.在现代临床针刺取穴的应用特点上,中医针灸师主要继承发扬了循经取穴和局远配穴等学术思想,而蒙古国则侧重于在东方针刺法的常用穴位上使用放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