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变为城市用地,也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他们是否适应呢?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与过去的农村生活相比,有何不同呢?他们怎样看待现在的生活?他们在生活中又有怎样的学习样态呈现呢?……一系列的问题,或许会在本研究中得到一些答案。本研究采访了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30余位被征地新居民,并从中选取19个访谈样本进行文本资料的分析。分别从“日常生活”、“职业生活”、“人际生活”来探析他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认同情况,并从中剥离出他们为了适应城市生活而参与学习的情况。首先,通过被征地新居民对“日常生活”、“职业生活”、“人际生活”三类生活的描述,分析其对于城市生活的认同情况。其中包括:通过其就“衣”、“食”、“住”、“行”、“乐”的描述,分析其对于日常生活的认同情况;通过其就“择业倾向”、“职业规划”、“职业满意度”的描述,分析其对于职业生活的认同情况;通过其就“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的描述,分析其对于人际生活的认同情况。其次,分别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这三个方面,探究其为了适应城市生活的学习情况。被征地新居民通过教学机构或他人帮助及自身努力的方法进行学习。日常生活方面,学习生活技能、知识、习惯、理念,从而增长生活知识、改变生活习惯、完善生活理念;职业生活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处事技巧和能力,从而习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完善自我;人际生活方面,学习与家人、邻居、领导和同事以及朋友的相处,从而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扩展人际交往的范围、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再次,探讨“城市生活认同”与“适应学习”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二者共同的影响因素。认同引导并支配学习,学习体现并影响认同,二者共同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失地年限”、“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期待政府层面“调整政策,排除后顾之忧”;第二,期待社会层面“加强关注,营造和谐环境”;第三,期待个人层面“转变观念,提升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