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哈格德的“夸特曼系列”小说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lov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格德(Henry Rider Haggard,1856-1925)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名小说家,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中国近代外国翻译小说中的热门作家。他曾顺应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殖民潮流,服务于南非的英国殖民政府。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哈格德一生著述甚丰,写了75部作品,其中58部小说,以他为代表作家的冒险小说的分支——“帝国浪漫小说”(Imperial Romance)成为殖民时代的缩影。他结合自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非洲系列冒险小说”被公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其中,1885年的《所罗门王的宝藏》是其代表作,享誉世界;续篇《阿兰·夸特曼》是另一部以阿兰·夸特曼为主人公的重要作品。两部作品分别在1905年和1908年由林纾翻译到中国,译名为《钟乳髑髅》和《斐洲烟水愁城录》,先后被选入《林译小说丛书》和《说部丛书》。哈格德小说对西方冒险小说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贡献、对现代通俗、流行文化的影响功不可没。   出于哈格德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夸特曼小说系列的研究将他重新拉回到国人的关注视野,着重介绍和分析一位曾对中国近代文学意义重大的作家的重要系列作品,还原其在西方背景中的真实地位和形象。   本文从三章内容考察哈格德的创作和影响:   有着深厚创作背景的《所罗门王的宝藏》因其历史因素、探寻、冒险、异域风情等成了西方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本文第一章从历史背景、人物原型、文学继承、风格效果四个方面考察《所罗门王的宝藏》的经典性。以上述两部小说为主要参照的“帝国浪漫小说”对殖民事业的思考、对帝国命运的惆怅、对古老文明消失的悲观等主题中贯穿着深刻的“逃避性”和灰色的基调,并遵循、发扬了传统冒险小说的“探寻”模式;他的“黑暗非洲”旅行见解变成了精神性的探索,演变成严肃文学主题。第二章从“逃避性”、“探寻模式”、“灰色的基调”三个角度讨论哈格德“帝国浪漫小说”不同于传统冒险小说的特色。根据这两部小说开创的“失落的世界”小说类型给后世流行文化以无穷无尽的题材与话题。所以,最后一章从“‘失落的世界’艺术模式的开创”和“阿兰·夸特曼形象余绪”两方面讨论哈格德对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安托南·可尔托(Antonin Artaud,1896-1948)是二十世纪法国诗人、作家、演员、戏剧理论家。他在戏剧论文集《戏剧及其重影》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残酷戏剧”理论,并因此成为
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意义的探寻无疑是世纪之交文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同时,认同危机作为世纪末的时代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朱少麟与王安忆的小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