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003~2005年对白银市两县(靖远、景泰)两区(平川、白银)8个乡20多个村的日光温室蔬菜土传病害进行调查,通过田间症状观察、室内PDA常规分离培养和黄瓜诱捕,查清土传病害种类15种,基本掌握了其分布和为害。主要病害是辣椒疫病、甜瓜疫病、茄子疫病和茄子黄萎病,后两种病害常混合发生,发病率为18%~22%,辣椒疫病发病率平均达40%,甜瓜疫病发病率为16.3%,损失严重。掌握了土传病害发生的基本情况,为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2、通过对辣椒疫病、茄子黄萎病等4种主要病害的系统观察和普查,基本掌握了这些病害的发病进程和影响发病的因素(栽培措施、生态管理、品种抗病性),为病害的预测预报、栽培免疫提供了理论依据。3、试验筛选出了辣椒抗病砧木辣砧1号:茄子抗病砧木CRP刺茄和托鲁巴姆;西瓜抗病砧木青砧1号南瓜。经与优良接穗嫁接,抗病性大大提高。盛果后期发病率分别下降77.79%~86.67%、80.91%~89.87%和100%,分别增产80.59%~102.48%、13.48%~17.28%和37.49%。抗病、增产效果显著。因此选用抗病性强、亲合力好的砧木进行嫁接,是防治日光温室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4、较系统地进行了太阳能高温消毒日光温室土壤防治土传病害试验,明确了以下三点:(1)不同土层地温日变化。覆盖区5cm地温日变化范围为35.5~50.2℃,平均42.1℃,比对照区高7.1℃;24h地温≥40℃的时数达到13.87h,其中≥45℃以上的时数达到7.82h。而对照区≥40℃的时数仅为6.1h,且均低于45℃。覆盖区20cm土壤地温日变化范围为36.5~42.9℃,平均39.7℃,比对照区高7.3℃,24h地温≥40℃的时数达到11.9h,而对照区24h地温均低于35℃。该温度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2)防病效果。利用7~8月份日光温室休闲期对温室土壤进行太阳能高温消毒30d以上,对茄子黄萎病、茄子疫病和甜瓜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经跟踪调查,太阳能高温消毒的温室连续两年没有土传病害发生。高温消毒后厚皮甜瓜增产18.6%~47.7%.(3)太阳能高温消毒后土壤有机质降低0.32%,速效钾的含量增加100mg/kg,提高了作物抗病性。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钙也有所增加,缓解了土壤中钙元素的缺乏。这项研究为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轮作倒茬困难的日光温室提供了价格低廉、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此项工作在国内未见有系统研究报道。5、化学药剂防治土传病害结果。用98%溴灭泰(溴甲烷)在定植前密闭熏蒸土壤,对第一茬甜瓜疫病的防治效果达100%,对第二茬茄子黄萎病的防效达95.86%,防效十分显著,且药效可持续一年。但溴甲烷不仅成本昂贵,不易推广,而且毒性高,从无公害的角度出发,不宜大面积推广。茄子黄萎病可用50%菌必治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连续3次灌根防效达65.5%以上;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和69%安克锰锌水分散颗粒剂连续3次灌根防治甜瓜疫病的效果达60%以上。而采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和69%安克锰锌水分散颗粒剂同胶泥混合涂抹根茎部对甜瓜疫病的防效可达74%以上。这表明在抗病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化学药剂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有力措施。6、生态防治。日光温室厚皮甜瓜采用安装滴灌、大沟覆草、后墙张挂反光幕、严格控制温湿度的生态管理措施,甜瓜疫病发病率降低85.62%,保产效果达到39.63%。7、提出了白银市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生产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加强日光温室土传病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和生态管理,大力推广高效益果菜类蔬菜嫁接防病技术。在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示范区采用药剂消毒和太阳能消毒相结合,辅助交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进行灌根和涂抹根茎部,将土传病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