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其是人们在根据社会、自然以及人的协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到的物质、精神等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公众中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后反映出来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改变,进而树立的一种全球生态文明观。在中国国情下,我国面临着经济飞速发展但生态问题日益突显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一篇讨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论文。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本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情况,分析教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中学生态文明知识、意识现状,从而结合本地生态问题实际,探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对高中生物课程中开展生态文明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本文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现状;第二部分则针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做了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对本地中学教师与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做了调查研究并分析结果;第四部分讨论了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开展生态文明的对策。通过本研究,得出结论:第一,透彻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挖掘课程中的教育素材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提条件。第二,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第三,利用高中生物教学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社会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以提高中学生和全社会的在生态文明方面的素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