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脱媒的出现,外资银行的进入,资本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竞争不断加剧,金融市场份额被不断瓜分,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下利差收窄导致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受到冲击,加上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也深受影响,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实现新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商业银行纷纷寻求业务转型,发展多元化战略。 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表现为多元化的收入,商业银行进行多元化的程度如何,主要体现在非利息收入的占比上。通过对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分析,其多元化发展水平较低,在总体规模、非利息收入占比、种类数量以及创新程度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怎样发展多元化业务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多元化业务的结构,是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关键。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以及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的演变历程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次,选取了25家资产规模靠前的商业银行2010-2016年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和检验了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水平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实施多元化战略后,其整体的经营绩效有所下降,但是多元化经营产生的非利息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利息收入的降低,减缓了经营绩效下降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对利润的贡献率不足,并且商业银行在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正向影响不够显著,本文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中国银行为例介绍其多元化经营的途径以及动因,分析其多元化经营的实施效果,并对中国银行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